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科研不打烊、返乡建新功,四川高校学子过不一样的寒假

发布时间:2024-02-19 17:22:22

四川在线记者 江芸涵 钟帆

春节大假结束,寒假已过大半。做科研、备战比赛、参加社会实践……省内高校的大学生们在这个寒假可没闲着,他们或坚守校园为梦想而努力,或投身社会实践中强本领、展风采,尽显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忙科研,留校生的坚守与执着

2月18日,四川在线记者在西南石油大学地科院实验室见到博士生柯曝阳,他正把直身瓶中的酸液倒出来,留下剩余物。柯曝阳说,这个寒假,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2月8日回广元老家过春节,2月13日(龙年正月初四)就返校了。柯曝阳读博二,师从付修根教授。他正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最终目的是要在羌塘盆地找到油气田,他们观察的样品就是自己从位于青藏高原的羌塘盆地带回来的。

不仅是柯曝阳,徐瑞当天也在学校宿舍整理这个假期里实验的书面报告。他是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文光俊带的博士生,今年是他第二次选择留校过寒假,“我是为了做一个通信雷达系统方面的科研项目测试,这个课题跟我的毕业论文相关。如果放到开学来做,时间就比较紧张,这次留校也达到了预期的测试效果。”徐瑞家住南充,大年初一到初三,他抽空回家探望了父母,然后就赶回了学校。

忙实践,学子与家乡“暖心重逢”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寒假期间,四川农业大学近3万名学子、1622支团队返回家乡热土,以“学思想 重实践 建新功”为主线,围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等各领域开展实践活动,将专业所学融入家乡建设,为家乡振兴贡献川农青春力量。

在重庆市永川区,川农艺术与传媒学院的黄兴悦同学组织了一场直播带货活动。针对本土农产品面临的困境,黄兴悦与团队成员们走进田间地头实地选品调研,深入挖掘农产品特色与优势,在直播中宣传销售家乡特产,为永川区的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子,刘奕新自发带领团队回到家乡龙泉驿区,他们穿上汉服,主动带领游客领略新春中的古镇风韵,足迹遍布洛带古镇、森林公园与桃花故里,还站在三尺讲台为孩子们讲述家乡森林的静、桃花的香。

“我们都是师大的宣传员。”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刘芯佚同学,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参加学校组织的 “感恩母校行,共筑川师梦”寒假返乡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组建小队,回到高中母校宣传师大。在讲台上,队员们向学弟学妹们介绍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与他们一起交流互动,为他们答疑解惑。其中有些班级正面临着高考的压力,队员热心地向这些准高考生们传授学习以及备考的经验。

曲木王友是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团委组织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就读于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寒假返乡第二天就来到了西城社区,为社区的小朋友们进行“伙伴计划”寒假辅导。“我是一名从小在越西长大的孩子,我要把在外面学到的知识带回家乡,为同学解惑。” 曲木王友说。

忙备赛,为热爱而拼搏奋斗

齐心向舞,勇攀高峰,赛前集训正当时。寒假期间,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舞蹈表演专业(国际标准舞)组织了赛前集训。本次集训邀请到首届中国“荷花奖”国际标准舞获奖得主、现任北京舞蹈学院国标舞专业教师齐志峰,为同学们进行专业训练和指导。短短8天,大家就完成了对华尔兹、探戈、快步、狐步、维也纳五个舞种的训练。同学们一次次重复、一遍遍揣摩,即使脚上磨出水泡,也咬牙坚持,力争将摩登舞的优雅与高贵展现得淋漓尽致。

放假后,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2021级本科生刘子贺几乎天天待在实验室,他要为今年4月份的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作准备,指导教师吴勇已经对他们团队进行了8次线下培训,“这段时间收获挺大。”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