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宜宾召开“新春第一会”,透露出哪些新信号?

发布时间:2024-02-19 17:32:45

四川在线记者 王培哲 刘川 宜宾观察 罗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季度是全年工作的风向标,“新年第一会”是各地开工后打响的“第一枪”,蕴含着诸多信号。2月18日,宜宾市“新春第一会”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召开。会上,宜宾市20位“营商环境观察员”正式上岗,13个市级部门签署了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承诺书,宜宾吹响了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冲锋号。

这并不是宜宾市今年首次关注营商环境。今年初,宜宾首期“阳光问政”电视栏目就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聚焦个别区县、部门在安全生产、招投标领域、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春节前,宜宾首次为本土民营企业家举行迎春联谊活动,分类别举行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了解企业发展遇到的阻力。

为何宜宾龙年新春第一会将优化营商环境定为主题?宜宾市主要领导表示,党委、政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让群众幸福生活、让企业安心创业”是两个主要方面,这是党的为民宗旨和中心任务所决定的,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上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的实际行动,这也是为何宜宾新年第一会聚焦民生,新春第一会聚焦营商环境建设,前者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后者为了更好服务企业。

以更高标准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也是现实发展的需要。宜宾是四川省的经济大市,经济体量排名全省前三,但2022年宜宾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排位全省中游,有的单项指标排名靠后,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必须快速改变。宜宾希望通过3-5年努力,力争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排位进入全省前3,在此基础上再经过5-7年努力,力争达到全国同类城市领先水平,从单纯“招商”向“招商”与“营商”并重转变,以一流营商环境巩固招商引资成果,构筑城市可持续发展动力。

蓝图已定,如何实现?宜宾多管齐下,打出一套“组合拳”。

大会现场,宜宾市发展改革委等13个市级部门的负责人签署了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承诺书,内容具体、言简意赅。比如,宜宾市住建局承诺将企业获得用水用气的办理环节从13个压缩到2个;宜宾聘请的20位“营商环境观察员”正式上岗,他们将及时发现营商环境存在的薄弱环节;《阳光问政》也将全年常态化开展,加大对招投标、市场监管等领域的反面案例曝光力度,对责任不落实、履职不到位的,严肃追责问责。 

宜宾市委主要负责人坦言,制度建设易,思想转变难,要将思想真正转变到为企业服务上来。其中,改革是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要坚持问题导向——企业在哪里遇到阻力,相关部门就在哪里进行改革。一方面要对照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抓好整改,另一方面要避免就指标抓指标,坚持发展导向,从企业的实际感受出发,聚焦问题改进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个典型案例是政务服务。虽然近年来宜宾各级政务大厅软硬件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但宜宾政务服务这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主要原因是政务大厅在便利度方面扣分最多。今年,宜宾将深入开展“综合窗口”改革,确保在“一个窗口”就能办完“一整件事”,改革窗口人员考核管理机制,由政务服务非公经济局统一负责,同时强化数字赋能,开发更多“零材料办”“秒批秒办”等智慧应用场景。

民营企业家是宜宾“新春第一会”重点关心的对象。

会前,全市各级主要领导走进川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三江中心法务区和市民中心,了解全市各类企业在人才引进、法律服务和政务服务方面遇到的堵点、难点,研究“破题”思路。

此次走访调研特别邀请了50位民营企业家代表。“人力、法务、政务是企业平时最容易‘碰钉子’的地方,也是企业最希望与政府合作的领域。”“我们已经在通过法务中心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但对于执行的力度仍然不太了解,今天正好来问一下。”走访过程中,民营企业家们一边看、一边问、一边记。

“要真正把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事。”宜宾亮明态度,给民营企业家撑腰,开年发出定心丸,力争从软环境来修复和提振市场经营主体的预期和信心,通过这一信号,让民营企业家打消顾虑,没有后顾之忧地参与到经济建设中。

值得注意的是,宜宾还明确提出要谨慎出台政策,政策制定要言之有信,不要盲目跟风、无预算出台政策,导致有的政策很难兑现、失信与企。政策出台要精准有效,少出台大而全的普惠性政策,多制定对各个门类有针对性的政策,帮助企业在转型、技改等关键阶段发挥撬动作用。政策兑现要简便高效,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