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这些工业企业“优等生”,让与会者代表看到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4-02-20 13:18:42

四川在线记者 寇敏芳

2月19日,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会议举行。会前,来自全省21个市州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参观者们分两路参观了5家企业和1家创新中心;会上,还有2家企业在会上做交流发言。

从全省上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破“圈”而出,这些“优等生”身上都有何特点?给参会人员带来了哪些启示?

看现场:“智改数转”为工业生产提质增效

走进中创新航科技(四川)有限公司的模组车间,机械臂上下挥舞,AGV小车繁忙搬运,工人在这里成为了配角。2022年,该公司落户眉山市彭山经开区,规划建设2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去年9月项目正式投产,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眉山工厂是中创新航采用行业最先进工艺技术水平的生产线。”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工厂采用了很多行业领先的工艺技术与装备,是目前行业亩产最高、智能化和数字化程度行业领先的“超级工厂”。

机器唱主角,是参观点位的普遍特点。与中创新航科技(四川)有限公司一样,位于德阳的广日电梯数字化示范产业园也是去年投产的重大项目。“作为一个新建的工厂,我们从规划设计便高位起步,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入驻园区的广日电梯(四川)有限公司产量节节攀升,截至去年底已有超过4000台电梯整机下线发运,成为广日电梯除总部以外最大的整机生产基地。

速度从何而来?与会代表走进厂房一探究竟。只见壁板生产单元和层门生产单元并列于一个生产车间,工业机器人和机械手臂在其中伸展,自动导引车则穿梭其中,每个生产单元只有一两名工人在现场值守。公司副总经理刘杰介绍,工厂实现了从存料、选料、取料、上料、生产全流程、全要素的数字化,给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正在成为电梯行业的“灯塔工厂”。

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本次大会的主题之一。在参观中,不少代表都很关心“智改数转”给企业带来的实际效果。

长虹打造了行业首条“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生产线,万人机器人保有量达到711台,工厂内物流自动化率达95%,人效提升65%。

通威通过采用“5G+智能制造”方案,实现园区数字化管理、车间无人化智能制造,率先实现工业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智慧化。与同等产能的传统光伏电池产线相比,通威5G智能产线用工量减少约62%,能耗降低约30%,生产效率提升160%。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通过一系列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建成了国内首个叶片加工无人车间及首条黑灯产线,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加工、毫秒级精准定位、40秒内智能送料、加工精度0.03mm、质量合格率99%、人均效率提升650%等效果。

谈收获:探索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之路

“这套系统,我们长江航运管理上也可以用。”在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张毅贤看到用8K超高清技术拍摄的龙泉山全景视频,突然来了灵感,跟身边的参观者交流起来。

“您所看到的画面是我们用自主研发的全国产化8K摄像机拍摄的,画面上看到的龙泉山范围大概有3公里长,我们仅用一台摄像机就可以拍摄。” 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主任姚平介绍,8K超高清视频技术能够提供更宽的场景,更大的画幅,更清晰的细节,其分辨率是人眼所能够清晰看到范围内的分辨率的4.3倍,可以捕捉人眼不能够捕捉到的细节。超高清视频可与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在工业检测、安全监测和自然灾害防控、森林草原防灭火等领域为行业赋能。

“以前觉得视频就是影视行业用的,今天来到这里打开了新思路。” 张毅贤说,泸州是个老工业城市,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推进企业“智改数转”将是今年的重点方向。“今天看到的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都将给我们提供借鉴,下一步要积极运用到我们的传统产线改造中去。”

谈到参观感受,不少代表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词——创新。“今天参观的点位和现场发言的企业,都是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典型。”在攀枝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卢瑜看来,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业领先的标杆,是因为都有自己独到的新技术、新模式,它们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了发展主动权。“我们接下来也要召开全市的新型工业化大会,总结参观中学习的经验,探索具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