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亚洲最大光学望远镜EAST项目,西华师范大学加入!

发布时间:2024-03-05 15:43:37

四川在线记者 江芸涵

近日,北京大学与西华师范大学签订协议,决定开展成长型通用光学望远镜EAST项目合作。这意味着,西华师大正式加入亚洲最大光学望远镜EAST项目,助力我国科学家利用中国自己的大型望远镜去探索宇宙奥秘,推动科技强国建设和我国天文事业发展。

为什么要建EAST?

不再对国外光学大设备“依赖和等待”

说起EAST(即“成长型通用光学望远镜”),大家会比较陌生,但是中国天眼FAST可就大名鼎鼎了。简单来讲,FAST是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而EAST是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是观测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的基本设备,光学望远镜则是人们平时所熟悉的,用于收集可见光的一种望远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据了解,全球有近20台8米以上的大口径通用光学望远镜,产生了一大批前沿的基础科学成果。但我国2米级以上的通用光学望远镜设备为零,在这一领域长期落后国际水准。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大望远镜使用需求越来越多,观测资源的匮乏已不能满足天文科学发展需求。

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锦表示:“我国在射电和高能天文方面都有世界一流的大型设备,但大型光学望远镜的缺乏严重阻碍了中国天文的整体发展,因此,在我国建设一台EAST这样的大口径通用型光学望远镜是非常迫切的。”

为迅速缩小我国在光学天文望远镜上与国外的巨大差距,由北京大学牵头,联合国内多家单位提出在天文观测条件优越的青海省冷湖,尽快建设一台6到8米口径成长型通用光学望远镜EAST的计划。

EAST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科维理所所长何子山介绍说,这台亚洲境内最大的通用型光学望远镜建成后将大幅提高我国天文观测能力,最大程度满足天文学家对多样化光学天文观测的迫切需求,为即将发射的中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和已建成的中国天眼等望远镜提供后随光学观测的急需条件。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会补齐我们在大口径望远镜观测资源上的短板,对人类探索宇宙贡献中国力量。尤其是,可以缓解目前我们对国外光学大设备"依赖和等待"的局面,并产生一批前沿的原创成果。

西华师大如何助力EAST项目?

参与设备建设,并培养和提供专门的学术和技术人才

此次北京大学和西华师范大学签订EAST项目合作协议,是两校校校合作的一项重大成果,将推动两校在天文学和物理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该望远镜将落地青海冷湖赛什腾山,西华师范大学是该世界一流台址的主要发现单位之一,该基地首部天文观测设备便是西华师大50cm双筒望远镜。目前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已陆续在这里建成或在建天文观测设备。

在签署的协议中,西华师大将会以实物的形式在望远镜建设中贡献镜面或后端仪器设备。与此同时,西华师大团队具有高海拔地区望远镜建设和维护的丰富经验,并具有完整的天文学本科和研究生培养体系,可为该项目培养和提供专门的学术和技术人才。

“西华师大天文系是四川省天文学会创始和依托单位,拥有四川唯一的天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省级天文科普基地。”西华师大天文系主任邓李才介绍说,学校天文学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学生成果入选全国优秀科技论文和高被引论文。在黑洞物理、天文大数据挖掘、银河系结构、天文台址勘选等领域形成了特色与优势,产出了包括首个以我国学者姓氏命名的黑洞解、世界最大疏散星团表、最大热亚矮星参数表等一批亮点成果,参与发现世界级优良光学天文台址——冷湖天文观测基地。

目前,西华师范大学天文系有20多位具有物理天文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平均年龄30余岁,分为三个专业方向,都将不同程度加入该项目。其中,天文技术与方法的老师将在台址监测和望远镜运维中发挥作用,天体物理和天体测量方向的教师将在恒星及星团、星表建设、银河系结构和星系物理等方面从事科学预研和观测规划。并在后期建成后利用该设备进行天文观测研究。

西华师大校长陈涛表示,学校将优化协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全力以赴推动EAST望远镜项目圆满完成,努力为我国天文事业发展,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