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薛维睿
3月15日晚,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话剧《推销员之死》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正式首演。该剧由四川人艺老戏骨孔斐领衔主演,“国民妈妈”“金鸡女主”岳红加盟,通过推销员威利·洛曼的经历,讲述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同时也深刻揭示了社会和家庭中的核心问题。16日至17日,该剧还将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上演。
舞台上,一张床、两扇窗、三把木椅,在充满造型感的镜面背景和暖色灯光营造的温馨氛围中,故事在推销员威利·洛曼家中上演,围绕威利生命中最后的24小时,他与妻子林达、两个儿子和身边朋友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展开。
作为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的经典剧作,该剧被誉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佳剧本之一,1949年在纽约百老汇首演,一经面世便引起轰动,随后更是创下连续742场公演的辉煌纪录。米勒曾在1983年到访中国北京,亲自执导了由英若诚主演的“北京人艺版”《推销员之死》。
时隔数十年,经典剧作如何再次呈现在舞台上?
“《推销员之死》具有现代性,如何在舞台上凸显它的现代性,是四川人艺《推销员之死》的最大看点。”在导演罗大军看来,该剧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更折射出普遍的人性挣扎和社会矛盾。“在今天,这部作品的现代性并未因时光的流逝而褪色,梦想和现实的差距、个人价值的追寻与社会压力的冲突等问题仍然存在。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并不突出它的时代背景,而是在舞美、服化道、音乐和演员的表演中,带来更具现代性的呈现方式。”
在舞台表演方面,《推销员之死》传递出对日常细节的捕捉和真实情感的流露。表演指导冯宪珍表示,这部剧的主角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人”,演绎的是生活在现代的平凡家庭,以及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故事,因此在表演上需要真实自然的“常态化”演绎方式,剧中人物的痛苦、挣扎、希望等,都是能引起观众共情和共鸣的情感体验。
“阿瑟·米勒剧作的影响依然绵远流长,相较于40年前,四川人艺此次排演《推销员之死》,有着更重要的当代意义。”作为该剧戏剧总顾问,著名戏剧理论家谭霈生认为,“经典作品的排演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致敬,更是对当下和未来的一次审视。通过不断地重新解读和演绎这些作品,传承艺术的价值,吸引新一代观众走进经典,让他们在经典中找到共鸣,正是剧院在当下生命力的体现。”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