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阚莹莹
农业种养殖领域,一度被两个现象长期困扰:一方面畜禽粪污处理难度大,直接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化肥长期施用,造成土壤面源污染,亟须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
两方压力下,畜禽粪污替代化肥的种养循环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
3月16日,国家牧草体系牧草育种及应用现场观摩会召开,眉山市洪雅县是观摩点位之一。2011年以来,洪雅县开始探索沼液还田、粮草轮作的种养循环模式。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这一模式总结得如何?
在洪雅县瑞志种植专业合作社,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林超文带领团队进行了多个对比试验。
对比试验,指的是在条件相似的不同地块,分别用优质牧草黑麦草和高丹草、玉米轮作;同时,进行完全施用化肥、沼液替代50%化肥、沼液完全替代化肥以及施用2倍于化肥量的沼液,看哪种施肥方式既能够满足种植需要,又能消纳最多沼液,还能不造成水源土壤污染。
“最终我们试验得出,每一亩地一年用60m3的沼液,就能够满足试验目标。”林超文说。
而这一模式的关键环节——种植端的效益,则决定了该模式能否最终推广开。
身为洪雅县瑞志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范瑞明心里有本明白账。这几年,合作社主要进行黑麦草和玉米轮作。范瑞明说,一亩地黑麦草年产量可达10吨,鲜草卖给周边牧场的价格为每吨380元左右。除开每亩一年大概2000元的牧草种子、人工成本,仅黑麦草就有每亩1800元的年利润。另外还有玉米种植收入,以及每亩消纳60m3沼液、10元/m3的粪污处理费用的收入。
洪雅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伍仕波介绍,目前洪雅铺设了700多公里沼液输送管道,全县60%的耕地推广了粮草种养循环模式,“这个推广规模,满足了全县养殖场沼液消纳所需。”
林超文说,从2021年起,四川列出24个畜牧大县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目前这一模式在每个县的年推广面积能达到1万亩以上。
按照规划,到2025年,24个畜牧大县要以整县推进的方式,每年各打造种养循环示范区10万亩,带动试点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