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手机访问
四川在线记者 张庭铭
“在缓刑期间,吴某某被依法执行社区矫正,现矫正期满,依法解除社区矫正.....”近日,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以下简称:成铁二院)收到一份来自茂县司法局的证明书和《“四川法院司法碳普惠”个人积分统计表》反馈,证明一桩盗伐太白深灰槭(当地俗称“鹅掌木”)案件的罪犯吴某某已完成“绿色矫正”。据悉,这是成铁二院在全省首创的缓刑考验期内“低碳行为令+绿色矫正”制度落地实施完成的第一个案件。
2021年3月,被告人松某某伙同被告人吴某某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窜至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边地区(阿坝州一处原始林区内)盗伐太白深灰槭2株。经鉴定,盗伐的2株太白深灰槭立木蓄积量6.63m3,折合原木材积3.779m3。
成铁二院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审理认为,被告人松某某、吴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构成盗伐林木罪。判处松某某有期徒刑二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根据被告人吴某某自愿承诺履行个人绿色低碳行为,积极退缴违法所得、自首等情节,判处吴某某拘役四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三千元;同时判令松某某、吴某某承担相应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期间损失费。
“在这个案件中,我们还向被告人吴某某发出了‘低碳行为令’,并联合当地司法局用‘四川法院司法碳普惠’APP督促他在缓刑观察期间履行个人绿色低碳行为。” 本案审判长、成铁二院副院长余琦告诉记者,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环境损害—承诺书—低碳行为—碳积分核销—环境修复”闭环畅通式的“低碳行为令+绿色矫正”制度,引导环境资源案件社区矫正对象实施绿色低碳改造。
“低碳行为令+绿色矫正”和一般的社区矫正相比有啥不同?具体是如何运行的?为此,3月25日记者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与一般的社区矫正有啥不同?
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按照我国社区矫正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社区矫正的对象是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一般来说,社区矫正主要包括: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公益劳动等方面。
“这就是说,像本案中被判缓刑的罪犯吴某某就是社区矫正的对象。” 成铁二院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负责人冯文婷告诉记者,按照现行法律,吴某某在缓刑期间会在地方司法局的监督下,接受相关教育帮扶。
但是,实践中,一般社区矫正中教育帮扶的形式显得相对单一,没有突出环境资源类犯罪案件“惩治犯罪”和“修复生态”相统一的目标。余琦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般社区矫正中的教育帮扶就像是在整块田插完秧后的“大水漫灌”,这样的矫正显得针对性不足。
为此,成铁二院依托自主研发的“四川法院司法碳普惠”APP,把“双碳”学习、普法答题、步行、垃圾循环利用、生活节能减排以及其他低碳活动践行情况纳入环境资源类犯罪的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考核内容,并将其践行低碳行为、公益劳动以及接受绿色低碳教育的情况予以量化,纳入社区矫正监管方案。
“这样就显得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让环境资源类案件罪犯的社区矫正更有抓手、更加精准。” 余琦介绍。
至于“低碳行为令”,则是由罪犯承诺自愿履行相关低碳行为后,法院以“行为令”的方式发出,由当地司法局负责监督落实。
为啥要实施“低碳行为令”?“这是由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相对特殊,在因环境资源犯罪行为造成损害后,不适宜通过原地补种补栽等形式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另外,即使补种补栽后,从损害到完成修复中间存在一个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内,原本应该由被损害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就可能无法吸收。”成铁二院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负责人冯文婷说,所以他们就探索发出“低碳行为令”,要求罪犯在一定期限内实施绿色低碳行为减少碳排放并完成相应的碳积分登记、核准注销,以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
具体如何运作?
由法院出具“低碳行为令”,司法局负责监管
那“低碳行为令+绿色矫正”具体如何运作?
按照成铁二院的相关制度设计,在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中,由罪犯自愿签署“低碳行为承诺书”,承诺通过“四川法院司法碳普惠”APP设定的绿色低碳场景,在规定时间内践行个人绿色低碳行为,获取相应分数的个人碳积分。法院确认其个人承诺行为,并作为综合量刑情节考虑。在判决生效后,法院制发“低碳行为令”并请当地司法局协助执行和监管。最终,罪犯所获取的碳积分全部通过“四川法院司法碳普惠”APP予以捐赠或注销。
“简单地说,低碳行为令,就是以强制命令的方式推动行为人通过低碳行为补偿对生态造成的损害。”余琦介绍。
而绿色矫正,则是如前文所提到的一样,由法院与当地的司法局进行联动,将罪犯的减碳行为和义务予以量化,并纳入社区矫正监管方案。
茂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低碳行为令+绿色矫正”,让社区矫正形式更多样化和精准化,该制度通过引导社区矫正对象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转变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真正实现“破坏者”向“保护者”的转换。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