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低空经济爆“火”,如何变虚火为真火?

发布时间:2024-04-01 17:57:57

四川在线记者 田姣 彭瑀珩

3月30日,在成都科学城的兴隆湖畔,一场围绕“低空经济创新实践”的探讨正在展开。 “低空经济要发展,首先是要飞起来,只有飞起来才能热起来,低空经济才能真正火起来。”在当天的第七届清华—四川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上,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无人机智能交通技术中心主任张建平进行主题演讲时抛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低空经济”概念股在资本市场爆发,有的上市公司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股价翻倍。种种迹象显示,低空经济“火”了。但在不少参会的专家和从业者看来,低空经济离真正“火”起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万亿级市场已开启

无人机是支撑,飞行汽车是发展前沿

什么是低空经济?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清华大学飞行汽车动力研究中心主任张扬军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航空器为主要载体,涵盖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各种低空飞行活动的综合经济形态。

简单来说,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器为载体,辐射延伸出的新兴经济,主要包括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无人机、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在他看来,低空经济通过科技创新,将传统二维地面经济拓展为三维立体经济,成为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成长空间大的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

低空经济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根据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测算,到2030年,我国将形成通用航空产业万亿级市场规模。

现场多位专家指出,无人机产业是当前低空经济的关键支柱。张建平分享了一组数据,2022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达1196亿元,同比增长37.63%;其中,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达727亿元,占比61%;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469亿元,占比39%。

“工业无人机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任斌看来,以工业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数字经济是低空经济最快速能见效、出成绩的领域。

飞行汽车则被认为是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沿和新热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eVTOL。这个赛道有多热?作为国内eVTOL的龙头企业,亿航智能副总裁张宏分享道,作为未来空中交通产业的细分领域,eVTOL是最热门的赛道,吸引了包括一批初创型科技企业、传统企业和飞机厂商参与,截至2022年10月的统计,全球参与eVTOL飞机研发的企业就已经约有300家。

“低空经济引领已经由消费级无人机变为工业级无人机,2030年左右,飞行汽车增速将超越工业级无人机并以指数级趋势主导低空经济的发展。”张扬军认为。

如何变虚火为真火?

政府做好政策保障,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虽然低空经济现在概念很火热,但在与会专家和从业者看来,要真正发展起来还面临很多问题。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授、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监事长严月浩看来,低空经济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要素,场景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技术是支撑,法律规章标准是保障,安全是底线。

空域是多位专家和从业者提到的一个关键。“没有可以飞行的空域,低空经济就是空谈。”任斌提出,一方面需持续加快推进低空空域改革,优化完善空域使用审批程序,提升低空空域使用的便捷性;另一方面行业发展也需要产业链各方共同努力,一起打造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打通低空空域规范运用的关键环节,共同推动低空数字经济助力社会治理水平,赋能各行业高效发展。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让“飞行汽车飞起来”不难,但“能飞多远”却仍然是个问题。张扬军认为,飞行汽车要发展,还需闯关动力、平台和交通三大关键技术领域。

无人机等飞行器的交通管控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张建平认为,空域管理精细化水平低导致“无路飞”,无人机态势感知难导致“看不见”,引导控制能力弱导致“管不住”是无人机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他建议,地方政府应牵头建立一个集无人机监管服务运营于一体的统一平台。

“当前低空经济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顶层设计和技术端两个方面。”严月浩认为,在顶层设计方面,低空经济新兴业态的法律法统尚未健全,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管理长期沿用航空运输机场标准,低空经济统计标准体系缺失;在技术端,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能力需提升,无人机安全、续航、载重等短板仍然存在,飞控、避障,故障诊断等关键核心技术需要突破,低空网络服务需优化。

对此,他建议,政府做好政策保障,目前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多为空白,利用“看得见的手”推动产业发展,如组建“教+产+ 研”联盟、提升社会认知度、强化顶层设计以激发经济活力、增加财政激励政策鼓励企业落户。企业抢占市场先机,加快技术创新。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低空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低空经济的竞争力,积极探索“低空+ ”应用场景,积极打造国际竞争优势。此外,还应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低空经济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低空经济的人才储备和竞争力。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