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长沙着力构建特殊儿童青少年全生命周期康复服务体系,让“折翼天使”重新飞翔

发布时间:2024-05-20 16:07:2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璐

5月16日,走进长沙市天心区家嘉康复训练中心,5岁的小欣热情地向记者打招呼,并主动展示她刚学会的舞蹈《科目三》。1岁时小欣被在医院确诊听力障碍,在市残联的康复救助下,她从小享受免费语言康复训练,如今听力语言能力基本恢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

长沙市残联坚持把“让每一个残疾儿童享受高质量的康复服务”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民生工程,在做好机构康复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动融合教育、就业等康复模式,初步构建特殊儿童青少年全生命周期康复服务体系,确保每一位“折翼天使”重新飞翔。据统计,2023年长沙市残联实事工程项目内通过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实际救助人数5523人,回访满意度100%。

儿童免费康复,修复折翼翅膀

喜欢唱歌跳舞,还会演奏几种乐器......4岁的孤独症儿童甜甜来到长沙市天心区星语林康复中心后,沟通和学习能力有了很大进步。

“非常感谢中心老师,也感谢残联提供这么好的免费康复项目,给我们减轻经济压力,让孩子无忧无虑康复,没有耽误孩子。”甜甜妈妈感激道。

残疾儿童康复事关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为了让“折翼天使”重新飞翔,近年来,长沙市狠抓制度建设和政策完善。2019年《长沙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出台,标志着长沙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步入了制度化轨道。

在救助制度方面,长沙实现年龄、标准、户籍三方面突破。该市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年龄定为0至14岁,并把救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万元。同时,不仅对本市户口的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还让持有长沙市居住证0-6岁的外地孩子享受本地孩子同样的康复救助政策。

在机构扶持方面,从2019年开始,为所有民办康复机构购买相应保险,解除机构后顾之忧。同时,对优秀的机构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年度评审,按照优秀、良好和一般给予3万至5万元的扶持。

“医教康”融合,打开教育融入“之门”

课间10分钟,浏阳市大塘实验小学融合部2306班学生小雨双手叠放在课桌上,一脸认真地跟着老师学唱新歌。此前,小宇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待观察,有个“既能托育、又能康复,还能上学的地方”成为小雨父母最大的愿望。

去年9月,浏阳市大塘实验小学与浏阳市集里医院合作共建“医教康”融合项目,像小雨一样的24名特殊孩子,在康复、教育、生活等方面得到更专业的照料。

“入学前,学校的老师和集里医院的医生会对孩子进行专业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设置不同的课程,实施‘一生一课’。”大塘实验小学融合部主任鄢安娜介绍。

学校还设置感统、音乐、生活场景体验等8间融合教育康复功能室,康复与学习无缝衔接。集里医院派出由康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组成的专业队伍进驻学校,与学校一同组建“医生+康复治疗师+特教老师”的康复小组,为每位特殊儿童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实时动态跟踪儿童学习、生活、社会适应等情况,并根据相应情况进行调整。

经过近一年学习康复,大塘小学24名特殊儿童在学习、交际、求知、合作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

长沙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医康教”模式在长沙逐渐推广,残联、医院(康复机构)、学校探索出一条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之路,努力让每一个特殊儿童都享有优质的教育与康复,共同为特殊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康复+托养+就业”,点亮希望之光

浏阳市残联楼下有家特殊的咖啡馆。店内,17岁的孤独症孩子乐乐正整理图书角的图书,每天重复练习,乐乐对每本图书了然于心;16岁的肢残人鑫鑫在学习制作柠檬水,墙壁上粘贴着制作步骤,旁边还有就业老师指导,不一会儿,一杯新鲜出炉的柠檬水呈现在顾客面前。

残障儿童成年后,如何融入社会,不仅是残障家庭的难题,也是社会的难题。为了帮助更多像乐乐、鑫鑫这样的孩子,浏阳爱萌康复机构,探索“康复+托养+就业”模式,打造蔓庭咖啡馆,让一部分孩子既享受到托养和康复训练,又能实现就业。

“我们会根据不同孩子的特性设置不同的工种,比如乐乐记忆力不错,就让他做图书管理员;鑫鑫动手能力,可以学习制作饮料;能力稍差点的,就让他们做下卫生。总之,这里能让每个孩子做到胜任的工作,并获取报酬。”浏阳爱萌康复机构负责人张伶俐表示。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