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寇敏芳
日前,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组织四川省节能监管事务中心、四川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编制的《四川省工业能效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作为我省绿色低碳发展标准体系的一部分,《指南》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从源头提升工业经济能源产出效率,深入推进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汇聚工业经济绿色发展合力。
《指南》有哪些亮点?如何发挥作用?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以标准为引领,促进企业向“绿”换新
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大背景下,四川提出实施四大行动作为“更新”“换新”的重要举措,其中包括设备更新行动、标准提升行动等。
“标准提升首先需要有适用规范的标准体系。”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工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相对缺乏,今年4月,该厅联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全国首个地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指南,引导企业从绿色设计开始,实现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绿色制造。“此次发布的《指南》聚焦能效这一关键环节,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一步完善了四川绿色制造标准体系。”
绿色、高端、安全是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升级的总方向。四川明确提出分类施策推进重点行业产线升级改造,“一业一策”制定更新改造计划,更大力度推动高能耗高排放设备和存在安全隐患设备能换快换、应换尽换。
四川省节能监管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指南》是立足我省实际对国家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体系的补充,进一步完善了节能监察监管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闭环管理的政策支撑,有助于提升特色产业和绿色低碳产业竞争力优势、强化重点行业能效水平约束、推动传统行业加快改造升级。
在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院长田犀看来,《指南》的出台有助于引导企业对照标杆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除此之外,对市州政府来说,《指南》也为地方在招引项目、节能审查和制定产业政策中提供客观评价标准和量化参考依据,通过推行能效对标管理,对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项目制定改造和淘汰计划,有助于提高项目能源产出水平,进一步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绿色低碳优势产业,13项标准填补国家空白
从内容来看,《指南》重点聚焦四川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中能源消耗占比较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动力电池、晶硅光伏、钒钛、大数据、有色金属等5个行业,在汇总分析全省节能监察、重点企业节能诊断和各市(州)工业主管部门能源消费统计的数据基础上,对75个工业产品(生产工序)的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进行确定。
为了让《指南》更科学有据、更具参考价值,在编制过程中,我省收集整理了国家及行业标准192项,借鉴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上海市4地产业能效指南,结合全省860户企业节能诊断数据及60家重点企业现场调研数据,通过综合评估能效水平提升前景最终确定各产品能效水平。
据了解,《指南》将能效水平划分为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其中,52个工业产品(生产工序)能效水平与国家现行标准一致,10个工业产品(生产工序)能效水平严于国家现行标准(1个能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3个工业产品(生产工序)能效水平填补国家标准空白。
《指南》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落地。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督促各地跟踪掌握《指南》应用实施过程中企业引入的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和管理模式,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促进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推广应用。“随着技术进步和新质生产力的推进,我们将及时对《指南》指标参数和产品门类进行不断优化和补充。”
下一步,经济和信息化厅将以《指南》为抓手,以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大规模工业设备更新,深入推进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汇聚工业经济绿色发展合力。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