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换跑道 新都轨交产业如何向“新”?

发布时间:2024-06-07 19:02:28

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文 

从发展阶段看,成都目前地铁开通的运营里程是601公里,线网规模排在全国第四,也是全球第四。在建302.37公里(含资阳线、成眉线、成德线),“建设的高峰期正在过去”,与会权威人士说。

总体订单在减少,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如何应对市场变化,新的市场如何拓展?近日,新都区举行轨道交通建圈强链企业座谈会,对这些核心问题碰撞思路,寻找答案。

盘点:轨交建圈强链,实力怎么样?

成都轨道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晓飞说,2016年9月22日,中车成都公司首列“成都造”铝合金A型车在新都轨道交通产业园下线,开启了成都发展轨交产业的序幕。

如今,成都地铁车性能迭代已进入第4期。以中车成都公司为链主,新都区本地配套率达到75%,集聚优质链属企业70余家,“九大核心技术和十大关键零部件”基本齐备,初步构建起“研造修”一体化,成都地铁车辆60%为“新都造”。“迄今为止,列车间隔、重检率、兑现率,成都地铁都稳居全国第三,安全运送乘客突破了120亿人次,迈入了百亿客流时代”,顾晓飞说。

在科技创新协同方面,近年来,新都也取得了许多新成绩。西南交大科技园新都园区总经理袁萍说,园区引进并孵化了15家企业,形成了轨道交通“计量标准检验认证+科技评价”一体化的服务能力,业务范围已经扩展至了北京、重庆、广东、新疆等全国范围,“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升级为国家级的轨道交通质量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园区联合四川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技术团队,共同研发了抗震响应需求的心理检测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还参编了企业科技创新系统能力水平评价规范的国家标准,为西南唯一参与单位。

“科技部认定的十大未来产业科技园中,轨道交通放在了西南交通大学,这也给了我们莫大的信心”,袁萍说。

换跑道:氢能源、后地铁、新机遇

“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会出现新的市场机会”,中车成都公司瞄准了低运量轨道交通——通常用于城市短距离和区域性出行需求,如机场、产业园区、景区等。

据了解,运输能力小于15000人次/小时的交通工具,称为低运能系统。2023年11月21日,成都公布了《成都市低运量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2-2035年)》,规划共计12条线路,其中8条为低运量轨道交通线路。到2035年,全市里程约达280公里。

“目前,成都交通投资集团、中铁二院、中车成都公司三家单位已经展开了研究工作,今年看是否能在成都某个区县落地实施”,中车成都公司顾问高恒透露。

成都低运量线网规划中,有一条是新都到青白江的新青线。四川荣创新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维荣说,公司研发轨道交通大功率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和装备零部件,希望将其运用到新都到青白江的新青线,建设省内首条氢能源线。他说:“今年荣创参与国家新能源标准化氢能列车的研制,已获取了4个轻轨和交通项目,目前正在参与策划‘一带一路氢能之路’。”

“未来几年,全国内燃机车低碳动力替代数量有1万多辆,成都铁路局就有600多辆,这是一个新的市场”,与会领导希望企业以“跨界融合”打开思路,拓展新空间。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