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向“新”而行,这些赛道值得四川关注

发布时间:2024-07-12 19:18:07

四川在线记者 陈婷

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作出《关于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吹响了四川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号角。助力四川加速向“新”而行,聚焦开辟新赛道,各民主党派都有哪些好建议?

“钠锂共生”巩固动力电池产业优势

近年,钠电产业异军突起。业内预测,到2028年,全球钠离子电池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民革四川省委会调研认为,长期来看,钠电与锂电是“竞争与互补”关系。在全球锂资源趋紧的背景下,布局钠电新赛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但当前,我省钠电产业规模化发展仍存短板:缺全局性规划,部分市州基本处于各自为阵状态,产业重合度高;缺完整产业链,落地项目主要集中在电池制造端,缺少下游应用企业;缺突破性技术,钠离子储能电池在制造成本上不具有优势,短期内难以打开市场。

民革四川省委会建议,将钠电作为动力电池“副业”补位发展,制定省级层面促进钠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支持政策,创新驱动厚植核心技术优势,利用现有锂电过剩生产线做好产线切换和互补,避免重复建设,促使钠电“快马加鞭”形成产能。

在打造钠电应用场景方面,民革四川省委会建议,“以投代补”,加强其在低速车、两轮车和储能领域的应用,比如对购买“四川造”钠电产品进行补贴,垃圾清运车、景区观光车等优先采购我省制造的钠电动力电池车辆,扩大钠电市场占比。

抢抓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

人们普遍认为,作为人工智能“集大成者”,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广阔的发展前景让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呈现近乎白热化的竞争态势,但目前国内尚无专门聚焦人形机器人主题的产业园区和集群。四川应抓住产业风口,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四川智造’新名片。”民进四川省委会提出。

如何抢抓产业机遇?民进四川省委会给出建议:

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创新,聚焦线速度传感器、高性能驱动、高效能源管理、安全防护与可靠性等方面,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同时引导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区县,向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系统集成领域的产业链两端迈进。

明确我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方向,扩大应用场景。未来3至5年,阵地教育、娱乐等技术难度相对偏低、落地周期偏短的领域,可以率先突破;针对医疗、康复、养老领域特定应用场景,在技术和应用落地方面寻求突破。

加强产业协同合作,做强做实“中试平台”等技术转化中间环节机构,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条。发挥川渝两地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实现机器人产业人才互动合作、错位互补发展。

加快打造国家太赫兹技术高地

“太赫兹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大科技强国争先抢占的科技制高点。推动太赫兹技术发展与突破,将为我省在支柱产业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更有力支撑。”农工党四川省委会提出。

据农工党四川省委会调研,目前,我省已成功研制出捕获跟踪精度优于0.003度的太赫兹高速通信系统,是业界公开报道的公里级最高实时传输记录保持者。但四川在推动太赫兹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方面仍存在技术应用领域布局单一、高端专业人才紧缺、创新平台能级不足、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农工党四川省委会建议,以更实政策支持更优创新生态,打造高能级平台。“要研究出台太赫兹技术重大专项配套政策,布局一批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科技示范工程。组建省级太赫兹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围绕高精度雷达、高速通信、电子对抗、医学成像等领域设立重大专项课题,以高能级创新平台孵化高水平创新成果。”

如何在太赫兹技术领域挖掘前瞻性成果?农工党四川省委会建议,锚定创新需求牵引,多方联动攻关。设立应用科研专项,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跨地区、跨领域科研院校联动攻关,加快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成果池。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