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玉以载礼,从玉文化“走进”古蜀王国

发布时间:2024-07-25 19:25:59

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吴晓铃

随着近期三星堆的玉石器“生产车间”找到的消息公布,古蜀玉文化再度引发人们关注。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所发现的玉器数量非常惊人,是国内出土夏商时期玉器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遗址之一。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主编的《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一书由中信出版集团正式出版,汇聚了国内多个遗址的玉文化研究专著,其中包括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王方对于古蜀玉器的独特风采的研究和讲述。

三星堆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中出土的数量巨大、制作精美的玉器,共同构成了古蜀国玉器的华美篇章,彰显了玉器在古蜀王国祭祀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也为研究中国玉器加工工艺及中国玉文化发展谱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王方介绍,在古蜀王国的祭祀活动中,玉器和珍贵的金器、青铜礼器、丝绸、象牙等稀有宝物一起,既作为祭祀的重要礼物,也是媒介与工具。两个遗址中巨大的用玉数量,更反映出古蜀人把玉作为沟通天地的灵物,以之祀神、礼神和通神,祈求实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精神文化。

书中除了介绍三星堆和金沙出土玉器的类型、特征之外,充分表现了古蜀玉工的精湛技艺和制作水平,还从典型玉器与特殊玉器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中体现出来的与中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玉文化的关联,再度证明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例如在中国的玉文化传统中,玉琮是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体现。三星堆与金沙遗址都有玉琮出土。其中三星堆新发现的三号坑中出土的一件十分特别的玉琮,在琮的两面外壁竟分别刻画有造型不同的神树纹。王方认为,这件玉琮为典型的齐家式玉琮,但传入蜀地后,本地玉工又在其基础上加刻了两株神树纹,创新性地融入了自身的树崇拜观念。金沙遗址出土的十节玉琮也很特别,每节雕刻有简化的人面纹,从形制、纹饰、琢刻工艺上看,这件琮都与良渚文化晚期的玉琮极为相似,器表还有长期盘玩的痕迹,王方推测这应是一件典型良渚文化晚期的玉琮,经辗转流传后被古蜀人收藏在自己的王室中,最后在古蜀金沙时期一次重大的祭祀活动中被埋藏在地下。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