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张斌
日前,诗人吕宾携诗作《我用阳光洗手》来到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与冉仲景、蓝晓、羊子、罗铖、吴洋忠等巴蜀地区作家、诗人对谈,共沐诗歌的阳光。
开场活动,学子们深情朗诵吕宾诗作:《妈妈,我走了》《春天四重奏》《黑的灯》《谢天谢地》《朋友,我的手》。一句句源于生活、触及情感、打动心灵的诗歌,迎来阵阵热烈掌声。
在作品研讨环节,作家羊子从诗集中的《爱如雨下》《吃雷的青春》《山河即故人》《一盏灯的世界》四部分及后记谈起。他用热烈、明澈、纯粹、奔涌、率性、自我、惊醒等几个关键词形容吕宾诗歌特征特质,“吕宾用诗心照亮生命的艺术形象,具有非凡的精神向度。”
作家冉仲景认为,《我用阳光洗手》中一首首精妙、灵动的诗章,透映出吕宾作为深度情感经历者、人生命运思考者、诗歌精神朝圣者的诗人形象。“再现了生活的原乡,具有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对生命的珍重。” 《草地》杂志主编、作家蓝晓表示,吕宾擅长空间感的描述,以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语言技巧,将读者带入充满层次和立体的诗歌世界。在《我用阳光洗手》中,各个章节之间既有诗意的关联,又有时空交错里的融通交汇;既有对家乡、故土以及所走过的地域的赞美,更有对空间、灵魂的个体生命的深切感悟。
而在诗人罗铖看来,吕宾的诗歌情感丰沛,充盈着智慧和力量。在他的诗歌里,聚焦对人生、情感、生命和社会的思考,值得珍视。
“吕宾的诗里有一种觉醒的力量在涌动,既不忘传统又显现多元探索。”在作家吴洋忠看来,吕宾的诗潜藏着隐约的古典气息,叙事性鲜明,空间感清晰,同时,做到了抒情与叙事、达意的良好统一,进而赋予诗的内在的节奏韵律。
“骨头中的钢、思想中的雷、情感里的血。”诗人瘦西鸿用这句话生动概括吕宾的诗歌追求。他认为,吕宾的骨头里有钢,支撑着他诗意地行走、倔强地挺立;吕宾的思想中有雷,警醒着他自己、也激励着读者;吕宾的情感里有血,连接着诗意人生、团结着诗歌兄弟。这些钢的骨骼枝干、血液的炫丽花朵、雷一般的果实,共同构成了吕宾诗歌别具一格的风景与气象。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