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守初心 强“四力” 助发展丨雪山草地间,初心印赤红

发布时间:2024-12-13 10:36:25

四川在线记者 王攀 阿坝观察 王鑫 黑水县融媒体中心 阿勇

12月12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城周围的高山之巅,已覆上一层白雪。从县城出发,沿着红船路步行往上,蓝天白云下,一抹红色十分显眼——红军长征时召开的芦花会议会址及陈列馆就位于此处。

史料记载,长征途中,红军转战黑水,共驻留150余天,在此就留下了大量遗迹遗址。

走近会址一看,藏式民居里,竟还冒着炊烟。带着疑问,记者顺着木梯爬上了二楼。彭初习惯性地像接待来参观的游客一样迎了上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他不仅是会址的管理人员,这栋民居也是他家的祖宅。“我的曾祖父曾帮红军筹过粮。”从部队退伍后,原本在外做工程的彭初,还是选择回到家乡,了却他一直未竟的心愿,“我想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回到家乡守护会址和祖宅后,彭初便成了免费讲解员。

这两天,趁着旅游淡季,彭初终于抽出时间梳理自己从老红军、红军后代那里最新收集到的红色故事。今年10月,他专程前往北京,拜访老红军及其后代。彭初已记不清这是他第几次去寻找红色故事。在陈列馆里面,记者看到,一面5平方米左右的红色旗帜上,已经密密麻麻签上了数不清的老红军和红军后代姓名。

讲述红色故事的不只彭初,在会址的三楼、四楼,彭初收集的160多件文物和数百本红色书籍,也在讲述着当年的峥嵘岁月。“没有具体算过,少说也花了两三百万元了。”在彭初看来,对当时的红色故事了解越深入,越是被当时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和军民鱼水情所打动。在为游客讲解时,他会把自己的体会、感情融入其中。

让彭初欣慰的是,这两年,到会址来学习、参观、研学的游客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到会址的学员、游客已超过20万人次。

事实上,芦花会议会址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黑水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黑水已挖掘芦花会议会址、二里红军石刻标语等33处革命遗址遗迹,并设立了芦花会议会址陈列馆、昌德红色教育基地、红军桥等10处教学点。目前,一些教学点仍在打造中。

顺着这一线索,记者走进了海拔2900多米、交通相对不便的瓦钵梁子乡瓦钵村的徐向前指挥部遗址。距指挥部不远处,一座新建筑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红色记忆展馆建成后,将集中展出红军长征在瓦钵的事迹和相关文物,预计明年6月开放参观。”瓦钵梁子乡党委书记杨康介绍,未来,这里还将被打造成党性教育活动场地,让更多人感受红军长征时的不易,体悟党和红军的初心使命,传承好红色基因。

去年6月,瓦钵村成功入选中组部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在此基础上,瓦钵梁子乡探索“党建+文化+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整合各类资金500余万元,实施瓦钵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与研学旅游、教育培训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相较于瓦钵梁子乡的探索,沙石多镇昌德雪山下的红色教育基地则成熟许多。“今年生意不错,国庆期间客人很多。”今年39岁的俄玛是昌德村第一批搞旅游接待的村民,她透露,生意好的时候,小半年就能挣三四万元。

“我们村最具特色的就是‘红军菜’,也就是当年红军在黑水时吃的野菜,比如蒲公英、蕨菜等。”俄玛说,为了让游客能吃到最接近当时的“红军菜”,她还专门搭建了一个厨房方便烹调,并在自家地里种植了蒲公英,让游客体验采摘。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昌德红色教育基地已举办培训班次76个,培训学员3486人次,收入40.9万元;接待游客4305人次,收入300余万元。

如今,黑水依托浓厚的红色文化,正积极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已推出“长征+生态、长征+乡村、长征+体育”系列红旅产品。坚守初心使命,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黑水正在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