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守初心 强“四力” 助发展丨人不见面、数据共享 泸州探索船舶垃圾交付“一码通”

发布时间:2024-12-13 10:38:01

四川在线记者 杜杰 泸州观察 郭慧琳 

12月12日,长江畔,江风迎面,吹得有些睁不开眼睛。位于泸州市泸县境内的泸州港神仙桥码头船舶垃圾收集处,泸州海事局港区海事处执法人员宋宝乙把垃圾桶摆放整齐后,又将垃圾袋理了理,垃圾桶身上被遮住一角的“船E行”App垃圾投放二维码完全露了出来。

就在前一天,装载着3100余吨猪饲料的货船“永舟989”抵达神仙桥码头,卸完猪饲料又装载上3150吨四川产原煤,向湖南岳阳开去。当天,除了“换货”,货船“永舟989”还在神仙桥码头“电子”交付了35.7公斤固态垃圾。

“我们是从重庆涪陵出发,历经近4天的逆水航行达到泸州,现在的船舶污染物‘电子’交付模式真的太便捷了。”说话的是货船“永舟989”船长白兵,已有10年的航船经验。

船一停靠好,他和船员便合力将打包分类好的固态垃圾抬到岸边,过秤计重后他拍下照片,接着打开手机上的“船E行”App,扫描垃圾桶身上的垃圾投放二维码,按照系统提示,将垃圾的重量、类别等数据和所拍照片一起录入后,再将垃圾分类放进垃圾桶,就完成了35.7公斤固态垃圾的“电子”交付。

除了固态垃圾,货船上的污水又该怎么交付呢?“这也简单。”白兵介绍,货船上有生活污水贮存柜,设有污水标准排放接头,在交付污水时,同样通过登录“船E行”App进行扫描、录入等操作,再将船舶污水接收车的管道与船舶生活污水标准排放接头连接,即可进行污水交付。

“以前泸州码头没有专门接收船舶污染物的地方,靠岸后我们得将固态垃圾抬到很远的垃圾场扔掉,船上的污水则必须经过分解净化和检测达标后才能排进长江。”对比过去,白兵说,扔垃圾费力不说,水质检测环节由于不可控性,还会十分耗时间,“要拿水质检测报告,快的时候20分钟,有时则要等上1天。”

在宋宝乙看来,船舶污染物“电子”交付不仅方便了过往船只,还在提升执法效率上起到促进作用。“没有开展船舶污物‘电子’交付前,船员和码头工作人员必须共同在场,要出具纸质联单和签字、盖公章,这就难免存在联单丢失、字迹模糊等情况,给执法检查带来困扰。”宋宝乙说。

如今,这一困扰不复存在:通过“船E行”App,每艘船交付的污染物在后台都有记录,执法部门能够进行实时监管,泸州探索的船舶垃圾交付“一码通”,实现了人不见面、数据共享。

“在码头上设置船舶垃圾收集处,把船舶污水接收车直接开到船边。”泸州海事局副局长王焕章介绍,目前,长江泸州段共14座营运码头,均实现“不见面”接收船舶垃圾和污水。

据了解,船舶污染物“电子”交付是泸州于2021年3月推出的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模式的具体抓手。什么是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模式?“主要解决船舶流动性大、达标排放检测难度大、污染物船上处置成本高、操作技术繁琐等问题。”王焕章介绍,具体来讲,就是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分类储存、转岸处理”的处置模式,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所有船舶的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等水污染物必须分类,然后分别储存在船上的容器中,靠港后交由港口进行转岸处理,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再排入长江,杜绝船舶对长江的污染,坚决守护好一江清水。

目前,泸州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工作正围绕“港口码头污染物接收设施运行、船舶污染物排放管系铅封、船舶污染物储存设施改造升级、记录船舶交付和港口接收污染物的‘船E行’手机App系统的运行和使用”常态化开展。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泸州港辖区码头累计通过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接收船舶垃圾4505单次51.78吨、生活污水2411单次0.9万立方米、含油污水104单次98.44立方米。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