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王培哲 宜宾观察 罗顺
“我们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出题、政府资助、科研机构答题’的‘揭榜挂帅’科技项目,已发布三批共32个榜单,涉及金额超3亿元,吸引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前来揭榜。”12月16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宜宾专场上,宜宾市委常委、副市长唐伟晒出宜宾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科技创新体集群的“成绩单”,引发与会记者关注。
近年来,宜宾紧扣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全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等发展定位,在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一蓝一绿”赛道上加速奔跑,在产业转型、人才培养、生态保护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产业夯基础:
千亿级主导产业拓展“朋友圈”
四大未来产业破局起步
宜宾是工业大市,产业是宜宾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根基。发布会上,宜宾市委副书记廖文彬首先向记者介绍了宜宾“4+4+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情况。宜宾通过多年努力,将主导产业从“一黑一白”转变为“一蓝一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肥沃土壤。
宜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薛庆在介绍宜宾主导产业发展思路时,反复提到“圈链思维”“产业生态”等关键词。他解释,四大主导产业在宜宾并非“单打独斗”,而是在各自的领域集群式发展,形成“生态圈”“朋友圈”。
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宜宾发挥四川时代“链主”企业“强磁场”效应,构建起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生态圈,助力宜宾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其他三个主导产业方面,宜宾以五粮液集团为龙头,打造了300余家不同规模酒企组成优质白酒产业矩阵;从无到有实现了从硅料、拉棒、切片、电池片到组件的光伏全产业链布局;构建起信息技术服务业和智能终端“一软一硬”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布局。
随着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生态圈“开花结果”,薛庆透露,宜宾以重点企业招引、项目建设等为突破口,下好未来产业“先手棋”。
今年以来,宜宾高标准规划建设储能产业园,先后引进中车、中能建、中储科技等19个项目、总投资66亿元。随着重点企业招引取得突破,一批有辐射带动意义的重点项目相继建成。11月,全省最大规模的用户侧储能项目“天原工业储能项目”在宜宾建成投运,带动宜宾新型储能产业总产值年内迈上22亿元台阶。
薛庆表示,抢占未来产业先机,宜宾将聚焦领军企业培育、应用场景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等重点方向,“我们将通过加快引进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打造一批标志性产品,推广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推动新型储能、数字能源、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四大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才强支撑:
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和发展优势
城市发展承载力和辐射吸纳能力不断提升
2016年起,宜宾从无到有建起了大学城科创城,不少人对宜宾三江新区一块写满高校名称的路牌印象深刻。近年来,宜宾在大学城科创城周边建设了一批高含金量的学校、三甲医院及大型购物中心等生活配套。
宜宾市委常委、副市长唐伟表示,近年来宜宾通过培优人才发展环境,补齐科教和人才资源不足这一发展短板,不断聚集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成为宜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形成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强大支撑。
具体而言,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和发展优势,宜宾从三个方面发力:首先通过高质量建设大学城、科创城,实现科教资源的有效聚集;其次借助产教融合发展,促成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企业“牵手”,实现创新要素的有效配置;最后是借助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支撑新质生产力不断形成。
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培育,唐伟表示,宜宾一方面在高校设立主导产业相关学科,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供给,另一方面通过揭榜挂帅,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应用。同时宜宾还在积极引入国内优质人才,让人才要素这一关键变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为人才和企业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条件,宜宾坚持规划为先,高起点绘就城市蓝图。宜宾市副市长兰宏彬介绍,通过开展国际征集和规划竞赛,宜宾目前编制完成10余个区域的城市设计和详细规划,为城市科学、有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
近年来,宜宾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和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等项目陆续建成投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宜宾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兰宏彬表示,高质量推动城市建设是宜宾加快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重要举措,目的是让包括人才在内的广大群众更有获得感。
改革增活力:
“一企一策”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构建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国资赋能的“大科创”格局
宜宾历来有改革创新的城市基因,这是宜宾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动力来源之一。发布会上,廖文彬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宜宾率先实施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创造了闻名全国的“宜宾经验”。他表示,近年来,宜宾持续发扬先行先试、敢闯敢拼的精神,在科技人才、国资国企、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成果。
改革创新的最新进展之一,是今年6月,宜宾成功入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第二批)名单。据了解,针对占经营主体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供给和社会消费匹配度,还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技术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空间。
薛庆介绍,宜宾在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注重因地制宜、一企一策,探索走出一条符合长江经济带上游和西部内陆城市实际、具有宜宾特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具体而言,宜宾一方面匹配市级资金近2亿元,对企业数字化改造、上云用云、“链式”转型等八个方面进行奖补,鼓励企业迈出数字化转型第一步;另一方面,宜宾借助五粮液、丝丽雅等本地龙头企业,形成“以大带小”的示范路径,帮助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看样学样”。此外,宜宾还聚焦数字化转型的可持续性,鼓励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合作,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融入数字化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的转型成本。
改革创新的思路还体现在科技创新集群的建设过程中。数据显示,宜宾科技创新能力评价连续多年排名全省前三,是全省首批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科技服务业发展集聚区。
唐伟解释,宜宾创新性成立了市委科技委员会,组建科技人才集团和科技招商专班,构建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国资赋能的“大科创”格局,依托大学城科创城资源优势,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一组数据证明改革创新的实效:宜宾累计建设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60余个,近三年实施省级及以上科技项目300余项,预计今年宜宾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7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50家。改革创新为宜宾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增添了强大动力。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