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手机访问
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
12月16日,“校地双进 协力共赢暨校企双进 找矿挖宝”高校院所产业对接交流活动在成都举行。
省院省校创新合作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省院省校合作平台”)今年已举办各类型产业对接交流活动40余场。此次活动,几十家企业、5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参与。
此次对接活动有何不同之处?挖掘成果有哪些特点?对于下一步成果转化之路,还有哪些困境需要突破?
超30项科技成果“待嫁” 生物制造唱主角
还未进会议现场,门口9个成果牌吸引了记者注意。成果牌上除了项目介绍,还详细标注了成果属性、应用场景、成熟度,甚至将成果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展示。“现场企业,不管‘相中’哪一个,可以直接对接。”省院省校合作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
活动上,设施农业机器人创新、竹源纳米纤维素绿色智造等8项技术成果参与现场分享。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在省院省校合作平台相关负责人看来,企业作为本次活动的落脚点之一,站在市场前端,既是播下科技创新“火种”的一方,也是抢收新科技浪潮“红利”的一员,企业以不同身份参与产业对接,既要与高校院所“联姻”开发成果,还有“待嫁”成果期盼转化,对释放科技创新动能具有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活动现场还进行了技术成果对接交流活动,共有33项生物制造领域科技成果发布。
与以往“多而全”的成果对接不同,本次活动聚焦生物制造细分领域。究其缘由,工作人员解释,省院省校合作平台服务对象——西安交大四川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研究院,近期主要孵化、技术支持生物企业,此行为院校企搭“鹊桥”,目的是解决各方需求,同时助力四川六大优势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发展。
据介绍,目前,省院省校合作平台签约院校37所,汇集各类创新成果710余份,各市州需求280余份。省院省校合作平台上述负责人提及,明年将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产业,开展专题对接交流活动,破解科技成果“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困境。
目前,全省已有29家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主要开展科技基础资源集成、挖掘与分析、管理与利用。
科技成果改革“3.0” 版 借他山之石破中试之困
众多的科技成果,如何转化成为现场讨论的热点。
与会者表示,科技成果要走向市场,要与企业“联姻”,通道需要更加通畅。
今年1月,四川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指出,要推广职务科技成果管理新模式,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制度。此方案,是科技成果改革进入“深水区”,对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后管理、转化程序更加高效等问题的破解,被成都西南交大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康凯宁称为“科技小岗村”改革2.0版。
然而,科技成果要走向市场,打通“最初一公里”、解决了“不能转”的问题,还面临着“不好转”的“拦路虎”——怎样将青涩的成果“催熟”,加快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步伐?
在康凯宁看来,转化要“跑得快”,建立公司化中试研发平台,将是科技成果改革“3.0”版的关键。
业内人士给了一个对比:未经中试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可以说,中试是科技成果“扶上马”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国内各省市纷纷出台政策支持中试平台建设:2022年,深圳印发《深圳市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资助管理办法》;陕西印发《加快中试基地建设 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实施方案》;2023年,湖南印发《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武汉提出新建10个中试平台……
今年6月,首批11家四川省中试研发平台正式出炉,包括四川省无人机中试研发平台、四川省智能硬件中试研发平台、四川省集成电路封装中试研发平台等。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年年内将完成20家省级行业领域中试研发平台布局,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中试服务。
然后,成果中试环节具有长期性、不确定性,高投入、高风险,科研单位经济、生产有限,无力中试;企业对研发技术没把握,加之高投入,不敢中试。
又该如何解决中试的资金之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专家建议,修筑科技成果转化“高速路”,可以学习江苏省产研院实施的“拨投结合”模式,也可以称之为“先投后股”模式——发挥财政资金在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项目中的引导作用,帮助创新团队承担项目风险,以市场化方式合理控制项目研发成本,并将技术增值部分赋予项目团队,以保证团队在项目发展中的主导权。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