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展现文化自信的叙事与表达——简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文化价值|西岭雪·春节档影视评论

发布时间:2025-02-06 16:19:33

郑建琼

大浪淘沙,今年贺岁档电影竞争,最终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一骑绝尘,宣告胜出。

自古华夏民族的文化及文艺,肩负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的重任。电影作为这个时代非常具有表现力的文艺形式之一,很大程度上承担着这个责任。

《哪吒之魔童闹海》胜出的根本原因,在于这部电影做到了为新时代立言,导演饺子以领先全球的极致般制作水平,讲述了一个始于华夏文化源头又贯穿数千年历史长河的妙趣横生的关于个人成长的神话历史故事。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它几乎又讲明白了可以引领这个时代的价值观,让无数人为之共鸣,电影中传统文化价值的彰显振奋人心。

儒家精神让哪吒的成长闪耀光芒。

哪吒这个从南北朝隋唐宋朝开始与佛教有关的形象,在元杂剧中与道教诸神建立关联,到明代《封神演义》小说中融入到中国的上古历史中,实现与儒家家国精神的合流,并形成完整人格的人物形象。

新中国成立后,哪吒多次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尤其是在1979年的美术电影《哪吒闹海》,以及上世纪80年代的电视剧《封神演义》中为大众所熟知,这也成了80后导演饺子此次再创作的基础。

在《西游记》和《哪吒闹海》中,哪吒以反叛著称。电视剧《封神演义》中,哪吒有了前世,也有了现世的父母,有了父子母子亲情,有了家国情怀担当。

在饺子导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中,这种父子母子亲情以及保家卫国的担当更加深切,哪吒对父母的孝、对兄长的悌这样的儒家道德精神,都被浓墨重彩到几乎成了电影的精神主题。在喜剧风格浓厚的电影中,因为这种亲情的呈现而催人泪下,升华主题。这不仅符合故事剧情的需要,在这个传统文化回归及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也是精神价值回归的必然结果。哪吒父母身上,依然体现着对子民的仁爱和对孩子的慈爱与包容,这依然是儒家精神的体现。

这正好印证了2000多年来的儒家价值观:即个体成长正是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担当,而展现出立身处世的精神力量。

道家源头思想启发对生命个性的认知和尊重。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开始,故事的缘起就是中华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精气学说和阴阳学说。电影中,魔童的出生源于道家神话体系中原始天尊集天地灵气孕育出的混元珠,因气分阴阳,故混元珠生出魔丸与灵珠,灵珠投胎成了东海龙王的三太子敖丙,天生充满正气并有着积极向上的力量;魔丸投胎成了陈塘关诸侯李靖家的三太子,天生带邪气并具有叛逆和破坏的属性。故事虽然充满魔幻和神话色彩,但却和中华哲学中的精气学说和阴阳学说吻合,让玄妙的哲学思想有了具象的示范。

从殷夫人和李靖身上,尤其能启发为人父母者思考怎么和个性独立的孩子相处的道理,那就是以无限包容的爱与关怀的智慧和力量,如切如磋地与孩子相处。

但也须认识到,无论孩子是灵珠还是魔丸,生命的成长方向都不是绝对的。东海龙王得到灵珠转世的孩子,但一直保持过高的期待与严苛要求,也差点毁了孩子。现代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殷夫人和李靖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教育,虽然让哪吒的善良和担当得以保存和成长,但也时时有着孩子失去生命的担忧。这也启发我们,须感悟到教育孩子须不断学习,知行合一,努力做到《尚书》中所说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影片中独具个性的角色还有很多,从族类分有仙,有妖,还有魔,有龙族、豹族、土拨鼠族等,每一个族群都有存在的意义,成长的方向和追求。

这也启发当代的我们要拓宽视野,保持谨慎,认知广阔的世界,尊重每一个族群,每一个生命,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成长自我。

自强不息的华夏精神与时代精神融合。

华夏民族自古形成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几千年来,出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塑造着华夏大地的民族性格。

《哪吒之魔童闹海》虽然是一个有关华夏文明源头的虚构故事,却也因为这样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今天大众的共鸣。这源于这个时代对传统文化复兴的需求,源于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对祖先文化认同的需求,源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内外环境中社会大众安身立命的需求。故如导演饺子这样的有识之士,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打造了一个可以诠释当今社会共同心声的故事,为这个时代立言。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饺子导演及团队5年磨一剑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是一部顺应现代商业体系而生的电影,体现了贯穿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精神价值和智慧,为当下的中国人实现真正展现文化自信的叙事与表达。

作者简介

郑建琼,国学老师,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协会吟诵专委会副主任。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