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新春走基层丨平均年龄62岁 “老辈子”非遗队伍越舞越年轻

发布时间:2025-02-12 15:51:04

四川在线记者 丛雨萌  文 

1月29日大年初一,天还没亮,80岁的黄宏珍便起身下床。她拿起连箫,将演出队服穿在羽绒服最里面,抹了一点儿口红。一会儿,她要穿着略单薄的演出服,带领过街连萧巡游队伍,与其他民俗队伍一起在古城脉络中蜿蜒行走。作为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槐树街社区朝阳舞蹈队的“总导演”,每年的正月初一,她都要与队友们,参与古城列队巡游,这一巡游,已经持续了十几年的时间。

青白江区“过街连萧”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时由数个舞者领唱小调,众舞者齐唱闹词。舞者边唱边舞动连萧棍,用碰、点、踢、拍、转、抖等手法与身法击打身体肩、胸、腰、背、腿、脚等各个部位,使连萧棍发出“哗哗”声响。今年春节,2025年“成都文化四季风·民俗闹春”龙狮巡游市级主题展示活动在青白江区城厢古城上演,城厢镇槐树街社区朝阳舞蹈队与小金龙、板凳龙等民俗展演一起,为前来城厢古城过大年的市民们献上了一整天的过街连萧表演。

任聪慧、王家琼、段家珍也是团队一员,她们的年龄分别是76岁、73岁、63岁。三人2003年加入团队以来,从未中途退出,一舞就是22年。2月10日,记者在城厢古城见到了她们。在觉皇殿前面的空地上,十几位阿姨们正在为元宵节的展演活动做准备。她们身着彩衣,头顶淅沥小雨,伴着音乐,手持连箫完成了数个并不简单的舞蹈动作——起身、半跪、跳跃。

在现场,实在无法把这一群活泼的舞者与团队平均年龄62岁这个数字联系起来。“就是喜欢跳舞,喜欢跟大家一起完成舞蹈排练的感觉,在这里又能交到很多朋友。”被问及为何坚持了二十多年,几位阿姨告诉记者,这样齐心协力去完成一个舞蹈,既开心,又充实。

听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表达对过街连萧的喜爱,黄宏珍有些湿了眼眶。几位队员注意到,便急着向记者“邀功”:“黄老师是个名副其实的‘舞痴’+‘严师’!”任聪慧说,黄宏珍半夜睡不着,突然想到过街连萧表演的某个动作,会马上下地对着镜子练习,被吵醒的老伴吓了一跳,以为她在梦游,这个小故事一度成为团队内的笑谈。“痴”于连箫,也“严”于创作。十几人的队伍,长达五分钟的表演,所有人员排列、队形演变、音乐选择、内容表达上,她都是主要创作者和负责人。对队员们高标准、严要求,才能让这支“高龄”非遗表演队显年轻活力。仅2024年一年时间,团队就受邀参加近40场展演活动,经常“连轴转”表演。今年春节的“城厢大庙会”,让团队们见识到了市民的热情,“也让我们更有动力舞好连箫,传承好非遗!”黄宏珍说。

据过街连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曼介绍,清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城厢镇的民间文艺活动十分繁荣,是广汉、彭县、新都、金堂、简阳等诸县民间民俗活动的中心,常举行街头游行表演。今年春节,城厢古城举办的“非遗中国年·城厢大庙会”活动,让板凳龙、小金龙、过街连箫、客家长龙等传统非遗被更多市民朋友们看见。据统计,春节期间,青白江区以城厢古城为中心,共计接待游客17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7 亿元。

采访最后,记者又问了黄宏珍,为什么这么喜欢过街连萧,她思索良久,还是一个字都未能说出口。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