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法治四川丨成都公安:打造平安新“样板”

发布时间:2025-02-21 15:24:11

四川在线记者 唐子晴

“2024年,成都市违法犯罪警情数从2016年起连续9年下降,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7%。”近日,成都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成都公安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维护社会治安、服务市民群众、推动城市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平安新“样板”,为蓉城和谐稳定筑牢坚实根基。

做好基层治理

坚持纵向到底横向扩展

“张大姐,最近在忙啥子?”2月19日,成都市新津区安西镇月花村,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区分局安西派出所民警邹文鑫和村民拉起家常。通过这样的方式,民警可以主动掌握治安等情况。

近年来,安西派出所不断探索“田间警务”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人熟、地熟、情况熟,进得了门、说得了话、帮得上忙,就是我们的优势。”安西派出所副所长佘峰介绍,通过“警格+网格”同频共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做好基层治理这篇文章,必须下‘绣花功夫’,聚焦公安主责主业,延伸‘主防’触角。”成都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纵向到底的同时,“善治”也在不断横向扩展。

成都公安深化“警保联动”平台体系建设,将本地民辅警、综治巡防力量和专业保安员按层级进行编组和任务分工,统筹“平安驿站”“商铺联勤”等群防群治力量,发动外卖骑手、快递员、志愿者等力量参与社会治安工作,已建成村社平安类群防组织3000余个,“孵化”126个特色群防群治队伍,优化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还有机制创新。例如,成都市公安局温江区分局公平派出所积极探索试点“一站受理、在线联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全链条化解机制。“我们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与属地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劳动仲裁部门等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合作。”公平派出所民警朱玉春介绍,“通过分级分类管控,对不同风险的矛盾纠纷进行有效识别和分类处理。”

不仅如此,公平派出所还推出“1+2+3+4+N”调解模式,由1名骨干民警牵头,2名专职调解员配合,3名具备法律职业资格民警担任公职调解律师,4名职业律师担任驻所调解律师,再引入多名社会力量参与调解。“这一模式有助于推动矛盾纠纷司法调解与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的有效衔接和快速处理。”成都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

科技赋能警务

守护城市“每一米”

最近,两个新技术装备出现在大众眼前。

“注意安全!”成都东部新区公园大街十字路口早高峰期间,一个高约一米的“机器人警察”通过顶部摄像头,识别大货车通行、非机动车驾驶员不戴头盔等场景,并发出语音提醒。

不久前,成都市新都区马超路,“AI红绿灯”也闪亮登场。这条路全长3.1公里,高峰时段容易发生拥堵。为此,成都交警创新引入秒级自适应信号灯控制系统,通过AI算法实时感应监测各方向车流量,动态调整红绿灯时长,拥堵指数和交通事故率明显下降。

“机器人警察”定点守护、AI为红绿灯提供数据支持……成都市公安局将加快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作为“一把手工程”,紧紧围绕“新警务理念、新运行模式、新技术装备、新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新技术新装备建设应用,不断塑造成都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守护城市“每一米”。

近日,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还将大数据与大模型有机融合,为赋能警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前,成都高新公安构建了分局数据服务平台,持续汇聚来自公安、政务、社会资源及互联网等多方数据,数据总量高达94亿余条,日均新增2000万条,涵盖多种数据,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数据治理,形成了多维度主题库。“通过积极探索建立‘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警务工作质效显著提高,也能更好地为基层警务工作者减负。”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成都公安已研发91种城市治理预警算法,向24个市级部门提供应用支撑,并积极深化基层技术革新和科技创新。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