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赵荣昌 泸州观察 胡容 合江县融媒体中心 张漫游
增程汽车见得多,增程船舶您听过吗?
2月20日8时,泸州神臂城造船厂就开始忙碌了起来。2艘63米长、吃水深度可达3米的全省首批增程式电动集散货船建造到了最后的收尾阶段。泸州市神臂城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天华介绍,这批船只凭借“低碳高效、油电混合”的独特优势,被赞誉为“长江绿色航运的新标杆”。
接过安全帽,记者跟随张天华走进神臂城造船厂生产区,整齐排列的船舶框架和忙碌于各种设备之间的工人们映入眼帘,焊接作业中不时溅出火花。
工人师傅李烈烽正忙着固定螺旋桨,一直和同事对船两边的螺旋桨进行距离测量。“要保证两边螺旋桨位置一样,螺旋桨作为船的推进器,具有改变方向的功能。”李烈烽说,从2024年7月接到订单就开始研究、安装,目前这2艘增程式电动集散货船即将下水调试,调试成功后就可以交货了。
“今年第一季度,船厂生产任务比较重,计划交付两艘增程式电动集散货船。全年厂里的订单已基本排满,预计年产能将突破6艘。”张天华说,当前这两艘增程式电动集散货船已进入下水准备阶段,预计在本月底下水调试并交付。
神臂城造船厂距离长江直线距离不到100米。走近船体,记者看到,整个船体均由砖块垫起,距离地面40厘米左右高度,且很多位置留有间隙。
张天华解释,这些间隙主要是用来填充气囊,等船只建造工序全部完成后,便在空隙位置放置气囊,通过拉动气囊将船体拖入长江航道进行下水调试。
相比于传统的螺旋动力推动船只前进,该批次2艘船采用更高效的直翼舵桨进行代替。“不仅提高了推进效率、降低了能耗,还大幅减少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张天华介绍。
新能源是首批增程式电动集散货船的一大亮点。该批次2艘船采用油电混动模式,装配有宁德时代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相比于传统依靠柴油作燃料的船只降低了成本,提升了运输里程。
“目前,经过技术改进后,神臂城造船厂所建造的船舶续航里程将由原来的900公里大幅提升到2800公里。”张天华说。
神臂城造船厂涉猎新能源船舶建造领域要追溯到2021年。当年,神臂城造船厂联合重庆交通大学船舶研究院,共同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奠定了绿色船舶升级的基础。
首批增程式电动集散货船本月底在长江泸州合江段完成调试后,将由四川港投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交付广安港使用,可实现最多1000吨货物运输。
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处川渝黔交界处的神臂城造船厂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和陆路物流网络的优势,可以在船厂5公里内完成船舶试航。
“全省首批增程式电动集散货船的建造,不仅是神臂城造船厂转型的见证,也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张天华说,随着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碳排放管控的加强,老旧货船面临淘汰。下一步,神臂城造船厂还将继续针对性地推出“油电互补”方案,满足不同场景和市场需求。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