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尹婧文
城市的智慧化发展与数字化转型,不仅关乎未来竞争力的塑造,更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去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强调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去年11月四川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也多次提及应用场景建设对数字经济的牵引作用,包括打造创新应用场景、孵化面向特色场景的行业大模型、支持平台经济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部署凸显了智慧应用场景建设在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中的牵引作用。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是指充分发挥数据作为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的核心作用,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运行全过程,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推动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主线。然而,数据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应用场景,唯有嵌入具体场景,方能激活其潜力。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建设不仅构建了数据采集、处理和应用的现实需求,还能破解数据流通、供给障碍,激发数据要素对城市价值创造的乘数效应。
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建设是促进产业升级、孵化新兴数字产业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建设能有效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成熟产品和先进技术,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为新技术的迭代升级与产业化落地提供了重要依托。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建设还是促进新型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建设智慧社区、智慧街区、车路协同等融合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应用场景,能够强化城市与产业之间的数字化联动,形成“以城带产、以产兴城”的良性互动格局,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
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建设有助于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创新、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城市数字治理的目标是“寓治理于服务”,公共服务既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也是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聚焦群众和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打造教育医疗、养老帮扶、普惠金融等应用场景,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高质量、更便捷的城市数字化公共产品和服务。
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建设有助于打造智能精准、公平普惠的现代化生活服务体系。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指引下,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围绕商贸、出行、文旅、健康、教育、医疗等市民生活的重点领域,建设一批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为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数字生活服务。
尽管目前智慧城市应用场景的类型和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为了更好地释放其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中的价值,仍需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数据问题。数据流通是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建设的根基,但当前仍面临数据孤立、分散、质量不高和缺乏统一共享平台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快构建高质量的数据资源体系,提升数据质量,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促进数据流通。
二是应用碎片化问题。目前,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数量众多且分散,功能单一且重复,难以形成协同效应。因此,需要对现有应用场景进行梳理和整合,并站在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跨系统的视角,建设一批多跨融合、集约高效的应用场景。
三是多元参与问题。尽管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建设,但是实践中,中小企业和市民的参与度不足。因此,可以通过“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的方式,加强大中小企业联合建设应用场景,并提升市民的数字素养,激活他们参与应用场景建设中的积极性。
四是重建设、轻运营问题。一些智慧城市应用场景过于依赖政府投入,缺乏长效运营机制,导致可持续性差。因此,应加强对运营模式的探索,重视对后续运营能力的评估和测算。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智慧城市实验平台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机制及路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4CGL116)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