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张斌
2月23日,《中国历代饮食文化典籍丛刊》新书首发式暨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旅游学院龙泉驿校区举行。会上,专家学者共话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展望饮食文化前景并为川菜文化的发扬光大给出意见建议。
会场上,主办方隆重推出百册《中国历代饮食文化典籍丛刊》。在专家学者眼中,这套刚刚面世的饮食文化丛刊有何价值,当它遇到火辣辣的川菜,又将擦出何种火花?
专家学者共话饮食文化传承:从生存需求到哲学高度
从远古时期的茹毛饮血,到青铜时代的钟鸣鼎食,再到当代数不胜数的美食盛宴。在西南民族大学教授赵心愚看来,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它从最初的生存需求逐渐演变为文化的一部分,并上升到科学、哲学的高度。“饮食文化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运输、交往和交流,还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饮食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胃,甚至影响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李明泉看来,饮食文化特别是中华饮食文化,“从最初的生存需求逐渐演变为文化、科学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
他特别提到,四川地区的饮食文化在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尤其是川菜的传承与创新,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苏东坡的“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到陆游的“未尝举箸忘吾蜀”之“川食”记忆,一页页典籍中不仅晕染着川菜的无穷魅力还有川人的浪漫洒脱气质。
“饮食典籍记录了特定时代、地域的饮食习俗、烹饪技艺、食材演变以及社会生活方式,是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在学者朱丹枫看来,饮食典籍不仅是烹饪学的研究素材,还涉及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例如,《东京梦华录》中的饮食记载为研究宋代经济提供了实证,而古代食物加工方法则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水平,为农业和化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他表示,通过整理和出版这些典籍,不仅可以保存和传承传统文化,还可以放大饮食文化典籍中经济价值、营养价值、美学价值等。如《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和苏东坡的美食文化,成为地方文旅开发的IP资源,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据现场专家介绍,基于饮食文化典籍的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历代饮食文化典籍曾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1982年起,中国商业出版社陆续组织出版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36种;2021年,四川旅游学院陈实、李想二位教授主编的24册《巴蜀饮食文献丛刊》正式出版,发扬“川菜之父”李调元《醒园录》的精神,着重收录了“川菜”序列的典籍。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上述两种典籍“各有侧重,尚未能全面系统地呈现中国历代的饮食文化。”
百册典籍再现饮食文化精髓 专家建议:数字化助力文化传播与创新
当天,由主办方隆重推出的《中国历代饮食文化典籍丛刊》正式与读者面世。这套丛刊全套共100册,由北京燕山出版社正式发行。
据悉,该丛书收录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典籍文献近百种,分为综合类、食谱类、茶类、酒类、谱录类、食疗养生类、农书类、类书类、荒政类、盐法志类等数种,依作者与版本时代先后排序。
“所有入选书目都是经过精心甄选。”丛刊主编、四川旅游学院校长、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川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川举例介绍,由于古代医书繁多,亦非所有都专讲食疗,故只取食疗专书几部以及与食疗关系密切的代表性医书数部;农书亦收录较为著名的几部;另外,诸如《古今图书集成》《太平御览》等类书,中有大量卷幅专篇介绍饮食,丛刊亦酌情予以辑录,以反映古代饮食文化之风貌。”
“煌煌巨制,蔚为大观!”巴蜀书社原总编辑,编审侯安国看到丛刊亮相发出赞叹。他表示,这部丛刊集历代饮食典籍之精华,是系统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它的出版,有助于学者探寻中国饮食文化发展脉络,挖掘饮食背后的社会关系、科学思想、生存智慧。“于文化传承而言,更是可以让后人了解历代饮食文化之演变,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优秀饮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凝聚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赵心愚建议,学术团队可以在此基础上编写一部普及性读物的中华饮食文化读物,“面向中小学生、面向社区大众做好文化普及,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朱丹枫看来,《中国历代饮食文化典籍丛刊》的出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与对话。他呼吁,未来要结合数字化手段,如AR技术和漫画改编,让饮食典籍更加贴近现代读者,进一步推动饮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王川表示,下一步,四川旅游学院将以《中国历代饮食文化典籍丛刊》的出版发行为契机,继续发挥学科平台优势,培养创新型人才,光大中华饮食文化。“如在科教融合方面,利用VR、AR等技术,让古代典籍活起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感受古代饮食文化。”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