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赵荣昌 泸州观察 郭慧琳
小镇名片
护国镇:位于泸州市纳溪区南部,距主城区约30公里,辖17个行政村,3个社区。纳溪特早茶、护国柚、护国陈醋是当地三大主导农业产业。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茶叶)”“中国特早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特色茶旅资源区”等殊荣,并成功入围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
进入2月下旬,泸州市纳溪区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每天有超过5000人涌入小镇。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也有纳溪及泸州周边的采茶农人。
2月26日,泸州天气骤然变暖。驱车行驶在护国镇,打开车窗,扑面而来的茶香四溢。
“全镇有8万余亩茶园。”跟着护国镇副镇长朱春的脚步,记者走进梅岭村特早茶基地,一垄垄茂密的茶树蜿蜒于山间,抽芽吐绿、生机盎然。茶农挎着竹篓,穿梭其间,动作娴熟地将一颗颗鲜嫩的芽尖采入篓中。
目前进入采摘期的茶叶为“纳早1号”,是护国镇引进培育出的全球同纬度最早萌发的茶叶品种,在护国镇梅岭村已繁育上千亩。
在梅岭村绍坝场镇,有一条长不足百米的街道,每天15时起,挂着乐山、宜宾、雅安乃至外省车牌的车辆便陆续停靠在道路两旁,很多上午都拉起卷帘门的铺面陆续开门。
很快,背着背篓的村民们陆续聚集于此,将当天采摘的茶叶交到茶商手中。观色、品鉴、过称、付款,在这个由农户和茶商自发形成的茶市上,一整套流程有条不紊。“当天收购了,就要送到加工厂。”来自乐山的茶商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已经连续三年到护国镇收茶。
护国镇村民的春天,几乎都是在与茶“打交道”。48岁的石顺铃春节没过完就忙碌了起来,除了将自家茶园20余亩茶园打整好外,她还兼职在邻居家的茶园里帮忙,每天收入超200元。
在护国镇茶园里,随处可见科技示范专家工作站的牌子。2023年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泸州市纳溪区共同成立了“纳溪特早茶”科技示范专家工作站,专家可随时通过梅岭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对茶农进行实时指导。
茶园里每隔两米就竖着一根喷淋管很快吸引了记者的注意。2000余根喷淋管会定时、定量对茶树进行雾灌。同时,茶园中还配备了太阳能杀虫灯,白天储能,晚上杀虫,为茶园支起了一张宽大的防护网。
“这些设施全部接入了智能化系统,通过系统可以调整太阳能杀虫灯的开关时间和雾灌器的水量,实现智能精准管理。”茶园智能化系统管理员胡兵点击“开始雾灌”按键后,通过监控,便能看到2公里外茶山上的雾灌器开始工作,“雾灌器实现了全覆盖,可以确保每株茶树都能‘喝饱水’。”
品质,是护国镇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护国镇积极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结合茶产业发展现状,开展高产、优质品种选育、栽培,积极推广“四新”技术,研发应用型新设备、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推广新型可持续发展农业。
“这个黄金芽茶叶泡起来茶汤清亮,飘飘洒洒犹如仙女下凡……”走进护国镇梅岭村的凤岭茶业,雅致茶室中清新茶香迎面飘来,凤岭茶业的负责人周世庆手法娴熟地向客人们展示了一场茶艺表演。
沸水浇入玻璃杯,方才还在沉睡的茶叶纷纷“苏醒”过来,短短十几秒便向四周散发出清香,保留了嫩芽鲜亮色彩的黄金芽在清澈的茶汤中舒展身体,立于茶杯之中翩翩起舞。仅仅是抿一口茶汤,众人便为这与众不同的清甜赞叹不已。
这是护国镇挖掘茶产业附加值的一个缩影。
在梅岭村,一个6000多亩的研学基地近日来订单达到了“饱和状态”。“研学和体验团队不仅可以采茶制茶,还可以品味美食和茶饮等。”朱春介绍,当地依托茶旅融合发展模式,开发出6款不同价位的旅游路线。去年,仅研学就接待游客超30万人。
走出去,是护国镇擦亮茶产业品牌的另一条路。朱春告诉记者,近年来,护国镇成功推动纳溪特早茶在国际茶业博览会参展,并组团在北京、成都等地召开推介会,受到市场一致好评。“每年稳定向摩洛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出口大宗茶200万斤以上。”朱春介绍,近年来,当地已引进凤岭、天绿等6家产值超过千万的龙头企业,整合凤羽、瀚源等名优产品,联合推出价值45.22亿元的“那溪那山”品牌。
“预计今年茶产业整体产值达15亿元,涨幅达10%以上,还将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或家庭农场3家以上,积极引导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带动农户2000人。”朱春说。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