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唐探经济圈丨人形机器人快速进阶:从“江南七怪”到“洪七公”

发布时间:2025-02-27 16:48:51

四川在线记者 唐泽文

2月25日晚,宇树科技推出的一段人形机器人行云流水耍出回旋腿的视频,再度引爆网络。

如果把时间轴稍微拉长一点,你可能会有些吃惊。

就在几个月前,大家对人形机器人的态度还多是“调侃”——被支架吊着行走的机器人、需要“搀扶前行”的机器人、各种场合突然倒下自己无法起身的机器人……

那时,大家或许还在想,这些“玩具”要真正走入生产生活,还有一段很长的路。

然而,当时间进入乙巳蛇年,一切变得始料未及。

首先是春晚。

去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品牌日活动现场,许多厂商都在展示人形机器人。正巧唐探也在现场采访,面对各类“花哨”动作的人形机器人视频,唐探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别看视频里的机器人厉害,那是因为这是“视频”,不是“现场”。

言下之意:视频可以录制成百上千次。一次完美的“花哨”,并不能代表机器人常态的真实水平。

要敢在“现场”展示出来,那才是真本事。

这个敢,被中国企业做出来了。而且,是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这个面向全球观众的最大现场。而且,一上就上了50台。

除夕当晚,我发了一条这场表演的朋友圈,有好友留言:春晚导演真是胆大。

确实如此。但换个角度看:艺高,才能人胆大。

第一次始料未及过后,国产机器人又接连给我们带来了第二次:能够自如地跳舞了,甚至能在不断有人干扰的情况下跳舞了;第三次:起式、右摆拳、左冲拳,再加一个漂亮的回旋踢,并稳稳收起落地。

把时间轴这样稍稍拉长对比看,网友的调侃成了:它们,从东倒西歪的“江南七怪”变成了身怀绝技的“洪七公”。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

人形机器人“拟人度”要提升上去,需要它能准确完成许多精细动作。这是一套新体系,跟此前人工智能领域所重点攻破的“大脑”模拟方向不同:大脑更注重视觉和逻辑推理,小脑更注重平衡控制和精细操作。

这是两套系统,就好比,你把眼睛闭上,也不会影响走路、写字。

新体系下,算法、传感器等都会不一样。后者的研究因起步较晚,所以也呈现出当下——AI大模型在某些场合下能超越人了,但人形机器人还没法跟真人比的现状。

不过,国产机器人的三次始料未及,也在告诉我们,变化正在快速发生。

这背后,自然离不开中国制造的支撑。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推动机器人产业国产化目标,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

一些可见的突破正在出现。

以前,占机器人生产成本约60%的关键“两大项:减速器、伺服系统主要依赖进口;现在,随着绿的谐波、汇川技术等国内企业研发生产能力不断提升,这些垄断正在被打破。

比如,支撑宇树G1机器人关节灵活度的“P型齿”谐波减速器,就由绿的谐波自主研发。其该领域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60%。而整个宇树G1机器人的绝大部分核心零部件,都由国内企业生产。

传感器领域也在出现国产替代潮:国产九轴IMU惯性导航模组、3D视觉传感器的量产能力提升,使机器人感知系统成本减半;国产激光雷达企业已能提供毫米级精度的微型化产品。

不过,一些现实差距当前也确实存在。

机器人控制器方面,国际大厂波士顿动力Atlas处理延迟在0.5ms以内,而国产控制器在动态避障、多任务并发等场景下,响应时间普遍在0.58ms左右。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2025 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 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政策协同、产业链支撑下,唐探有一个大胆猜想:把时间轴再向后拉长,更新一代的“洪七公”,说不定能把这0.08ms的差距变为负数。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