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吴浩
进入2月下旬,四川各高校陆续结束放假开启新的学期。刚过去的寒假里,巴蜀大地的青年大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所学用在基层一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现代化建设贡献着青春智慧和力量。
四川共青团广泛号召21个市(州)团委动员所辖县(市、区)发布实践岗位,围绕岗位实习实践、乡情民情考察和服务家乡建设3个方面组织青年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并细分了公益服务、社区服务、文化宣传等10个实践项目类别。截至记者发稿,省内累计意向招募14066人,系统报名32000余人、岗位报到7000余人。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寒假的四川大学生社会实践,呈现出双向奔赴、传承文化、培育人才3大亮点。
关键词:双向奔赴
在外求学成才与服务家乡发展的相向而行
2025年1月,共青团中央服务青年发展官方平台“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发布“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邀约,提出了“实现双向奔赴”的活动原则,即健全县区团组织与本地大学生常态化联系、与有关部门单位长期合作等机制,为学生了解基层民情、运用所学所长创造条件和平台,促进大学生在外求学成才与服务家乡发展的双向奔赴。
“古语有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四川轻化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黄春利在假期里报名了资阳市安岳县东胜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前后参与了东胜乡2025年“村晚”文艺汇演、基层送温暖、燃气安全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深刻体会了在学校和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走向社会,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用自身的行动去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黄春利在感悟中这样写到。
这个寒假,团成都市委主动对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团委,组织北京大学“力行计划”研究生社会实践团走进温江区、崇州市等地,围绕社区治理、文创设计等主题进行实践调研,通过开展设计策划、文化挖掘和空间规划,为温江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注入青春智慧。联合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组织17名大学生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实践队成员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大邑县实际开展设计策划、产业调研等,推动学术成果落地转化。
不仅仅是省外高校入川实践,在川求学的外省籍学子也纷纷返乡开展实践。电子科技大学“自强有我”宣讲团实践队深入陕西、贵州等地开展寒假返家乡红色精神志愿宣讲活动,他们走进高中校园、基层社区和遵义会议纪念馆等场所,以青年们特有的活力,通过PPT展示、历史影像回顾、情景再现等多种方式传播红色精神,“线下+线上”,累计覆盖师生、社区工作者及居民超1000人次。
西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年宣讲团成员返回山西、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围绕家乡特色,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借助新媒体平台向广大青年学子宣介故乡。
关键词:传承文化
宣传家乡文化,推广家乡物产,讲好家乡故事
“倡导文化宣传交流,组织学生运用网络新媒体,宣传家乡文化,推广家乡物产,讲好家乡生动故事。”和邀约上的活动内容相匹配,作为乡情民情考察的重要内容,不少大学生将目光聚焦在了优秀传统文化上。
西南交通大学第二课堂运营中心调研蜀香发展实践队前往成都市新都区调研非遗蜀香产业,大家深入了解产业的市场需求、竞争格局、规模体量、产品品类等内容,一起分析发展中面临的痛点与挑战,同时前往蜀香产业基地了解蜀香的制作流程,感受制作环节中的工匠精神并参与宣传推广,积极助力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带队的老师介绍,这支实践队已连续7年进行以非遗传承发展为主题的社会实践,“今后也将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赤锦非遗,学思践行”实践团来到了德阳广汉市社会福利院,青年们为60余名老年人送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剪纸新春文化活动,“希望这份‘指尖’上飞舞的非遗能传递更多新年的期待和祝福,让老人们体会更多关怀。”这是青年们的共同期待。
西南财经大学财曦彝梦实践队参与到甘洛县爱心蜀托公益寒假托管班中,以图文并茂的讲解和生动的故事分享,引导孩子们认识传统习俗中的陋习与现代文明的价值差别,同时开展趣味数学、传统文化故事、财经知识启蒙等课程,点亮了孩子们的寒假时光,也为他们播撒了知识与文化的种子。
关键词:培育人才
引领高校学生基层建功,助力青年战略人才培养
去年9月,团省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印发了《四川省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学生“青年实干家计划”实施方案》,以全日制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组织化选聘信念坚定、品学兼优、乐于奉献的优秀学生到基层各领域兼职开展实岗锻炼、兼任基层团干部。
寒假期间,参加“青年实干家计划”的硕博生也在四川的基层一线贡献着青春力量。数据显示,目前四川有156家用人单位募集岗位198个,双选成功301人,其中44名博士、257名硕士,正在多地开展实岗锻炼。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的博士生宋扬,作为共青团平昌县委兼职副书记,积极吸纳西部计划志愿者、新媒体从业者等本地青年力量成立“青年实干家·助农直播团”。这个假期前后,大家在澌岸、兰草、得胜等乡镇的十几个村开展助农直播,从拍摄、剪辑、选品、主播培训到顺利开播,全流程帮扶。“首播那场,观看人次破万,收获了5万余次点赞。”宋扬介绍。
“最近两个月,已先后开展线上交流和技术指导10次,有针对性地形成试验设计3份、柑橘栽培技术后期指导规划1份。”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树学专业博士生李上云,在雅安市名山区万古镇团委兼职副书记,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猕猴桃、柑橘病虫害防治及储藏技术的指导,还量身定做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实施方案,与村民们分享其他地方经济实用的用药处方,为大家提升种植质量提供新思路、新举措。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