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文心雕龙书万象,沉浸破壁启新章——2024年成都剧本文娱创作报告|文学备忘录·2024成都篇⑧

发布时间:2025-03-04 15:58:47

谢礼(成都作协沉浸式剧情交互文娱专委会)

剧本文娱的三重变革

心随境转,文由技新。

从口述传说、文字书写到沉浸体验,文学始终以包容的姿态拥抱时代变革。2024年,在数字化浪潮和文旅融合大背景中,剧本文娱再次迎来质的飞跃,虚实交织、一景一本的“科技+”与“文旅+”沉浸式体验,正重塑文学的边界与可能。

(一)从“游戏”到“共情”:剧本文娱的文学性回归

自《诗经》的吟咏到明清小说的市井叙事,文学始终以“故事”为纽带连接人类的精神世界。在早期的剧本文娱作品中,强调更多的是推理、悬疑、博弈的乐趣,游戏机制偏重、文墨描写不足,有的作品甚至只是在桌面游戏上套了个故事背景的外壳。

然而,仅是故事的“参与感”,逐渐难以满足当代人的深层需求。于是,“共情体验”成为剧本文娱的主流关键词——它仍以“游戏互动性”为支点,却大量继承了小说的叙事内核、人物塑造、细节描写、对话表达、精神构建,尤其是在“情感共鸣”层面,将文学从单向传播的桎梏中解放。

传统的“读者”已成为新时代的“玩家”,以角色身份介入故事,NPC与玩家之间、玩家与玩家之间产生“身份与情感的双重联系”,在几个小时的参与时间内产生强烈情感共鸣。这种“文学性回归”并非简单的形式创新,更是对文学本质的再探索。

(二)从“商业”到“初心”:成都剧本文娱创作群体的坚守

作为新消费业态的代表之一,剧本文娱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拥有双重属性:既是文学实验与技术创新碰撞的试验田,也是商业资本与类型美学的博弈场。面对剧本文娱市场的商业化洪流,成都剧本文娱创作群体展现出独特的创作定力。

灰烬工作室是行业标杆,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以及作品销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他们以“推进中国推理文学发展”为使命,不仅为玩家创造一次次解谜的娱乐快感,更是通过叙事创新参与时代精神建构,在一个个精彩故事中探索严肃表达,揭露人心的多面性并注入社会人文关怀。

东方剧制工作室的作品通常以国潮古风为主,常常以轻推理外壳包裹人间温情,将对家人与故乡的朴实情感升华为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

这种坚守的背后,是成都创作者对初心的坚守:将对文字的热爱基因转化为沉浸叙事的核心动力。

(三)从“文脉”到“山河”:剧本文娱“无界共生”之使命

剧本文娱的终极价值,在于弥合文学与生活的裂隙。成都的实践表明,这一使命正通过3种路径实现。

一是情感共鸣的具象化,如将李白、杜甫、陆游等诗词融入剧本游戏机制,玩家需以“对诗”解锁关键线索,让古典意境与历史文化遗产在互动中深入人心。

二是社会价值的现实化,如与消防部门合作的《回到宋朝去灭火》,以古代消防史为背景普及安全知识,将娱乐体验转化为公共教育场景。

三是文旅融合的实践化,剧本文娱与景区、古镇、博物馆、书店、园区、商业综合体等实体实景结合为“文旅剧本游”,游客在游览的同时进入到剧本设计的“世界观”,这一刻从“阅读故事”升级为“进入故事”,还能与NPC等故事人物交流对话,也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具体表达方式。

至此,文学不再被囿于纸页,而是成为可触摸、可参与、可共情的“生活剧场”。

业界万象:潮涌大江千帆竞,逐浪蓉城万象生

(一)数据聚焦——全国剧本文娱市场规模与成都创作群体

根据美团研究院2024年11月发布的《2023年全国剧本娱乐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剧本娱乐消费市场规模已达195亿元,交易额同比增加9.2%,涉及创作群体的上中下游交易总体市场规模预估在300亿至500亿元。

成都以全年发布各类剧本文娱作品(包含桌面剧本、实景剧本、文旅剧本、数字剧本等)60多部、坐拥商户700多家的产能,稳居“中国剧本文娱第三市”。本地创作群体维持在100人左右,涵盖专业工作室创作者、作协作家、独立编剧、跨界文旅策划人等多元角色,形成“头部工作室引领+中小创作者共生”的生态格局。

(二)政策引领——“沉浸式文旅融合”战略下的成都实践

在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将“沉浸体验”定位为推动文化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策略下,成都率先出台相关鼓励政策,于2022年初出台《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年12月发布《成都市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措施》,鼓励发展文旅消费新业态,对新评为“成都市文旅消费新业态特色项目”(含数字光影、数字文娱、低空旅游等新业态)的,给予一次性不超过50万元奖励。

2024年9月,崇州市“街子古镇沉浸式剧本游”和成华区“环球魔力沉浸式综合体”获评全市2023年度文旅消费新业态特色项目,为创作群体注入一剂强心针,推动行业从“流量争夺”转向“价值沉淀”。

创作经纬:百态归心皆入戏,笔底如棋局局新

2024年,成都剧本文娱创作生态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繁荣图景,头部工作室引领类型化探索,独立作者深耕文学实验,形成多元共生格局。

剧本文娱作品的重要体验元素是“解谜”“还原真相”,因此下文将按照“不泄底”原则进行作品评论。

(一)硬核推理——逻辑迷宫中的创新突围

当“硬核推理”成为类型剧本的高地争夺战时,成都作者罗莱特以其精密如钟表的逻辑迷宫,矗立为行业不可忽视的标杆。

2024年,他与十川、洋葱共同创作的《死亡回响》在剧本文娱专业测评App“谜圈”收获评分9.0的傲人成绩,被打上“神作必玩”的标签。这部被称为“叙述性诡计博物馆”的作品,将玩家、主持人乃至场地皆转化为诡计载体:当踏入房间的刹那,已踏入一座精密运转的逻辑钟表——每一次质疑,都是为发条上弦;每一次推理,皆是推动齿轮咬合。谜题如俄罗斯套娃般层层嵌套,当玩家冲破长逻辑链的思维迷雾,于真相浮现时获得的“顿悟震颤”,恰是罗莱特团队对推理美学的终极献礼。

大皮球与钧士林是一对捆绑了5年的“创作共生体”,2024年带来新作《小泉先生的点灯会》,在“妖与人共生”的聊斋宇宙中,将“设定推理”的技法推向极致。

其核心在于“法则”二字。作者预先设定一套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构法则”(如超自然力量、科幻技术、社会制度或时空规则),并严格遵循该法则的逻辑进行推理,形成独特的解谜体验。在作品中,玩家手握名为“精怪人类百科全书”的钥匙,在思维盲区构建的迷宫中以“线索—问题—解答—回溯”的方式不停探索,直到找到迷宫出口、还原每个人物关于“救赎”的真相。原来,在所谓的“妖精世界”的背后,隐藏的是由“亲情羁绊”而建筑的治愈堡垒。

谜圈评分8.7分、99433人玩过、79480人想玩……这是玩家对“历史考据型硬核推理本”《北宋奇案·汴京》的集体致敬。作者望哥很忙是唐宋历史文化的“发烧友”,带来严谨如《清明山河图》般的宋代案发现场。玩家则化身“历史法庭”的裁决者,以汴京街巷为案卷,在验尸格目与市井证词间,展开一场穿越千年的“沉浸式考古推理”。随着四大密室斩首案件的破解,真相串联直指“靖康耻”的另一个解读,硬核推理俨然升华为一场历史文明的悲歌。

洋葱和灿多多的《诡计患者的谜题》是阅读体量小、设定新颖、反转精彩的代表作,在“华丽谜面”和“巧思解答”的完美组合下,将解谜体验玩出新花样。

其他诸如刘律舟的《幻方馆谋杀奇境》、火舞猫和古树的《推理作家的谋杀艺术》、卧珑和艾尔维斯的《蒙太奇诡鉴》、甜甜圈和洋葱的《犬山谋杀循环》等作品,在谜圈上的平均分均为8分左右,都是精彩的新本格推理剧本,在传统逻辑解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创新的技法。

尽管推理小说并不是大众文学的主流,但依然有一群生生不息的剧本文娱创作者们,以逻辑为骨、以设定为翼,在商业化浪潮中坚守推理文学的严肃性与创新性,为中国类型文学发展探索提供着剧本文娱的“成都样本”。

(二)情感沉浸——以泪为墨的共情实验

《安妮弗斯的奇遇记》以“魔幻现实主义情感推理”的复合标签独树一帜,构建出欧式边陲小镇中的魔法迷局。作者Jacky以童话般的诗性笔触,将密室谋杀、炼金术谜题嵌套于“亲情救赎”的母题中。玩家在破解神秘案件时,实则参与一场集体心理疗愈——那些诡谲的超自然设定,恰是角色创伤记忆的隐喻化身。直到最终幕的魔术反转机制启动,大家方知:最复杂的谜题从不在案发现场,而在每个人如何逃离自我囚禁的心牢,唯有以爱为钥方能破局。

东方剧制工作室尤其擅长以“古风故事+家国情怀”编织情感共鸣,在2024年带来《朝露辞》《青川》与《天骄》。

谈科和青门引的《青川》一作,在谜圈App上以8.8分位列年度古风情感本榜单前列,在累计11029条深度点评中,“泪崩”“后劲十足”等关键词出现频率超63%。犹如一部制作精良的爆款古偶剧,《青川》用“权谋—苍生—情义”三重叙事绞索,勒紧每位玩家的“道德咽喉”。其独创的“动态情感阈值演绎系统”,根据玩家抉择实时调整NPC互动强度,精准刺探角色心理阈限,将隐忍、挣扎、爆发的情感弧光推向极致。在海量点评中,一条高赞短评道破玄机:“《青川》不是让你哭,是让你在恸哭中看清——乱世里的任何选择,都是蘸着血写的诗。”

王蛋生的《筷子·三千死局》是一部极有争议的作品,作者用“叙述性诡计”技法做了一次大胆尝试。其采用“洋葱式叙事”:开篇是家族伦理崩坏的猎奇奇观,中层为叙述性诡计构建的历史迷雾,内核则是“小人物以肉身填沟壑”的信仰悲歌。在两轮“还原+破案”后,终于解开隐藏在1937年那场变故中“国破山河在”的悲怆编码:哪怕自己身死魂消,也要手持利器破司空,荡寇驱虏振国风!

相比于市面上流行的大开大合式情感沉浸,旅居成都的春树更喜欢用冷静的笔触解读社会和人性。《相思饺》以真实刑辩案件为基底,从律师的视角介入故事,让玩家在案件侦查、证据链重构、法庭质证等环节中,直面那个发人深思的问题:现实正义与程序正义,哪个才是受害者追求的正义?《旧房客》与《梦旅人》更是以“文艺范/千字”的密度美学,重新定义短篇情感沉浸剧本的可能性。其以先锋实验总结得出的“共情四阶论”:认知共情(代入角色触发道德判断)、情绪共情(角色命运引发情感共振)、行为共情(抉择引发现实行为异化)、社会共情(集体反思推动观念变革),正逐步实现娱乐性向思想性的跃迁。

成都情感沉浸剧本的创作者们,以泪为墨、以心为砚,在商业与艺术的钢丝上起舞。从《青川》的国风泣血到《相思饺》的社会思辨,他们证明:最高级的泪从非情绪催化的产物,而是思想在人性迷宫中碰撞出的理性火花。

当每一滴泪都承载着文明的诘问、每一声啜泣都回荡着时代的阵痛,剧本文娱便完成了从消遣到启蒙的惊险一跃——这或许正是成都献给世界的情感哲学:让我们在娱乐中痛苦,在痛苦中觉醒。

跨界共生:数实相生赋灵韵,文旅融合焕新生

在文化数字化与文旅融合的双重浪潮中,成都以“剧本文娱+”为引擎,打破物理与虚拟的边界,重构起“数实共生、文脉活化”的新生态叙事语法。其实践内容已超越简单的业态叠加,而是以文化基因活化为内核,以科技叙事赋权为路径,将城市空间与文旅景区转化为可编辑的“文明操作系统”,让每位游客成为故事的共创者与历史的再编码者。

(一)剧本文娱+文旅——一城一景皆剧场

从2019年“两天一夜”民宿剧本的初代试水,到如今景区、古镇、博物馆、公园、Citywalk等“剧本文娱+”生态构建,这座城市的先行者们展开叙事的翅膀,让每一处风景都成为可阅读、可参与、可共情的“立体小说”。

蜀州沉浸文旅公司作为“剧本文娱+文旅”的先行探索者,以街子古镇为画布,以在地文化为墨韵,构建起首个沉浸式国潮剧本游景区——“味江·九州实景江湖”。其独创的“五层金字塔产品体系”(轻沉浸导览、中沉浸互动、重沉浸角色扮演、定制沉浸叙事、云沉浸衍生),彻底打破传统景区的“观光—消费”二元逻辑:

轻沉浸——游客在游园中与NPC交流,触发微型剧情;

中沉浸——首个百人剧本游模式,研学团、旅行社等团客化身南宋十大门派的抗蒙义士,通过“行侠仗义”获得神功秘笈与神兵利器,从而影响故事结局;

重沉浸——两天一夜《青天鉴》《山河诀》《丹》等作品,让玩家们深陷“江湖权谋+朝堂党争”的24小时生存博弈,民宿床榻暗藏机关密匣,酒楼食盒内置剧情道具,“吃、住、游、购、娱”俱在剧情中;

云沉浸——离园后,通过小程序延续角色命运,在线上商城购买非遗手作时解锁隐藏剧情,实现消费行为与叙事的量子纠缠。

如作者关关创作的春节国潮系列剧本游《天官赐福》和《正月灯市奇妙夜》,将“天府文化+蜀州民俗”转化为可交互的叙事奇观。白天,游客身着汉服参与“修仙寻宝”;入夜,在百盏宋式灯笼映照下,诗词擂台、香道比拼、与风雅夜市交织成流动的“蜀州梦华录”。在两大内容的加持下,街子古镇其间接待游客50.1万人次,“味江·九州实景江湖”沉浸游活动接待人数较2023年上涨315.3%,其中3成游客连续游玩白天和晚上场次。正如一位游客在社交平台写道:“这不是游玩,是在平行时空里当了一回历史主角——和陆游对诗、与花蕊夫人制香,连买的汤圆都成了剧情道具!”

环球魔力科技文化公司在云南玉龙县打造的“序山海”项目,开创“沉浸式主题村落”新模式,实现2024年沉浸式剧本游的“项目出蓉”。其包含沉浸式主题街区和5个文化院落,以明朝茶马互市文化为源点,通过剧本游,让游客能自由选择不同文游故事线,沉浸式体验纳西文化、东巴文化、山海经文化;涵盖“入戏、百艺、熹娱、馔食、博物”五大业态,包含多种类剧游产品(沉浸式互动剧、时辰演绎、光影秀、科技秀)、3D导览、非遗文化体验、体验式商业等,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娱、购”一站式服务。

成都传媒集团下属八角沃克文化公司,依托全省丰富的网络文学资源,在锦江区三圣花乡打造了四川网络文学产业园,集网络文学历程展厅、剧本文娱、网络直播、成渝双城记文创、短剧短视频拍摄等五大场景为一体。

其中,剧本文娱板块以省市主流网络文学作家为编剧,以巴黎和会、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真实历史为创作背景,精选正面价值观鲜明、互动性强、评价较高的作品进行再创作,植入锦江红色元素和历史文脉,开发打造《烽起锦江》《你不知道的事》《遗孤》等剧本,形成具有锦江特色、历史底蕴、丰富内涵的“红色剧本宇宙”。其中,《烽起锦江》以1911年后一批年轻人所经历的跌宕人生为背景,讲述从推翻封建统治到全民混沌意识觉醒的成都故事,这也是全国首个以地方命名的红色剧本文娱作品。

同时,八角沃克探索将剧本文娱融入CityWalk游径,于2024年春节期间以创作运营者身份协办“跟着剧本游锦江·熊宝集会之萌动锦江活动”,充分串联锦江区“大慈繁市”“东门胜景”两大景圈及COSMO成都、九龙广场、大慈寺、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锦江剧场等五大区域,以游园跑团形式推出专属定制剧本。故事围绕寻找食铁神兽展开,玩家们穿越时空,通过CityWalk找寻孔门弟子曾参、颜回、子路、子游,聆听特色讲学、获取神兽线索、揭开“濯锦之江”蕴含的千年历史真相。

极目互娱是以“短剧+剧本游”切入文旅的跨界团队,在四川省旅游学校的学术指导下,将首发项目落地于峨眉山景区,打造沉浸式剧游《发现峨眉派》,构建起“非遗活化+江湖叙事+数实共生”的文旅新范式。这是一个发生在国家级文保建筑大庙飞来殿中的武侠故事,作者卢荣琪以国家级非遗峨眉武术为中心,以考据的峨眉派祖师司徒玄空传说为线索,在避免神功、神兵、神宠等虚构元素的前提下,让玩家穿越到真实存在的武侠世界中,触碰乱世“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侠之本质。值得关注的是,以《发现峨眉派》为原型衍生的系列短剧,在抖音、番茄等平台播放量均突破百万,再次印证了“武侠叙事+数字传播”的裂变能量。

当剧本文娱与城市肌理深度融合,文旅不再是风景的陈列,而是升维为文明传承的参与式基础设施。从街子古镇的陆游诗境到玉龙雪山的东巴密码,从烽起锦江的红色密码到城市剧本的商贸基因链,成都创作者们以“内容为王”为笔,书写着文旅融合的自有答案:所谓沉浸,是将文化的故事讲述权,交还给每一个平凡的参与者。

(二)剧本文娱+科技——虚实无界造奇境

成都以科技为“文明的数字显影液”,将剧本文娱推入虚实共生的奇境。这里的技术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文化基因的翻译器,让沉睡的文物苏醒、让历史的褶皱舒展,更让游客在虚实交织中成为文明的“解码者”与“续写者”。

《华阳国志密码》《竹艺密码》《玉环密码》《钗头凤密码》《唐诗密码》,是作者关关在崇州市各大景区创作的“数智游径剧本游”系列剧目。

其以“LBS+AR+AI”三位一体技术重构文旅体验,让参与者根据“线上+线下”的剧情导览,在AI智能NPC带领下寻找景区中对应的建筑、景观、商铺、牌匾等,进而触发剧情和推进故事。如要解开“蜀王投浆”之谜,需要参与者找到瑞龙桥这个建筑,并用手机AR功能扫描对应廊画,方可“解封”一条虚拟金龙,得到下一关的密钥。

在技术加成的同时,故事内容丝毫不弱于线下剧本文娱。以《华阳国志密码:古蜀宝藏》为例,游客将扮演一位“符号专家”,为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必须破解“史上第一地方志”《华阳国志》的秘密。游客将穿梭于千年古镇、隐秘街巷、古代建筑、中式园林,不仅可赏美景、逛美铺、品美食,还要躲避追踪,利用文化知识探索解谜、闯过难关,在蜀州历史文化记忆寻踪路上,最终得到一个“反转”的真相。

系列剧目均以“蜀州Walk”程序为基底,以故事化、游戏化方式串联起崇州全域景区、古镇、博物馆、林盘、湿地、非遗等文旅资源,提供智慧旅游沉浸空间服务。2024年春节期间,“数字技术+剧本游”为游客们带来文化性、趣味性、互动性的沉浸式体验,有超过2.2万人体验。

成都增长先生文化公司打造的“跑跑小鲸灵”品牌,以“轻科普+重游戏”公式破解亲子文旅难题:其以博物馆、公园、街区、商业综合体等为场景,在AR剧游中创新儿童科普剧本文学技法,在全国已落地366个点位,覆盖130个城市,累积家庭用户53900多个、复购率超过20%。

如在赣州宋潮不夜城部署的AR剧游《斗罗寻梦之虔州八境云飞扬》,作者梦玲与杜欢将斗罗大陆IP与本地文化熔铸,让苏轼古诗词《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中提到的“古八景”,幻化为斗罗大陆异世界的传送门。玩家扮演的“魂师”穿梭于古代、今世与异世界之间,以诗词文化为“魂技”,寻觅并打败由各朝各代怨气所化为的“魂兽”,从而拯救苍生,走出一条历史文化景区与网络小说IP结合的创作之路。

小犀探案社是成都新晋数字剧游品牌,最新原创《仁者之绊》《褪色的契约》等作品。前者部署于5A景区安仁古镇,将铛铛车站、安仁书院、自能学馆等古色古香的建筑打造成线下解密场景,构成谍战主题实景剧本解密游戏。后者围绕成都博物馆的特展——“重返贝克街”福尔摩斯专题展览为中心,玩家(参观者)将跟随剧情指引和讲解,穿越回到维多利亚时代的贝克街221B,与福尔摩斯与华生并肩探案,体验一场触动心灵的侦探之旅。

当剧本文娱遇见科技,文旅已不单单是空间的观光,而是时空穿越中的华丽极光。从《华阳国志密码》的AR神谕到《仁者之绊》的平行民国,从斗罗大陆的文化魂技到福尔摩斯的数字烟斗,成都的创作者们正以数字化为弦,走向文化沉浸的时代华章。

思考镜鉴:星火燎原荣光映,明镜鉴形照征途

2024年,成都剧本文娱产业以燎原之势斩获多个业界奖项,其成果不仅印证“中国剧本文娱第三城”的硬实力,更揭示出类型文学与文旅融合的深层变革逻辑。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创作者对文学性、科技性与在地性的三重突围,亦是行业从野蛮生长向价值沉淀的范式跃迁。

(一)年度标杆——荣光背后的创作密码

在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主办的2024年全国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活动中,关关的春节文旅剧本《天官赐福》和梦玲的亲子剧本《节日大作战》,荣获“迎新春乐悠游优秀剧本娱乐作品”奖项。

蜀州沉浸文旅公司研发的数智游径剧游平台“蜀州Walk”,登上“2023文旅风尚榜”,荣获“文旅融合标杆项目”称号。

在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旅游景区创意作品大汇中,“蜀州Walk”数智游径剧游平台与《发现峨眉派》,均获得“旅游创意示范作品”奖项。

“跑跑小鲸灵”AR亲子文旅剧本游数字系统,获“一带一路”文旅科技高质量发展论坛的“2023文旅品牌示范案例”。

环球魔力公司打造的玉龙县“序山海”沉浸式剧游项目,获“趁势而行·浸无止境”2024沉浸式文旅&VR大空间业态汇“2024线下大空间项目优秀案例”以及2024年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智慧旅游沉浸式专业委员会年会“年度优秀潜力项目”奖项。

在文旅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新华网、中国移动咪咕数媒举办的“一城一故事·沉浸新体验”沉浸城市故事会剧本征集活动中,关关以互动剧本《风起蜀州》排名全国第五,荣获优秀作品三等奖。

春树的桌面剧本《人鱼汤》,获2024乌马河全国剧本杀大赛入围奖。

“街子古镇沉浸式剧本游”与“环球魔力沉浸式综合体”,入选成都市2023年度文旅消费新业态特色项目。

在2024年全国智慧旅游解决方案推荐遴选工作中,四川省旅游学校、蜀州沉浸文旅公司、增长先生文化公司联合申报的《面向文旅景区智慧导览与沉浸式娱乐体验的Walk(漫步)数字剧本游解决方案》,被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至文旅部,参评全国决选。

(二)零度思考——繁荣背后的三重桎梏

总体来看,成都剧本文娱创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现实不足。

一是文学消解,娱乐逻辑对叙事深度的反噬。部分作品重机制轻文本,过度追求机制娱乐化导致叙事深度缺失,沦为“互动游戏说明书”。

二是文化迷失,文旅同质困局下的内容失真。景区剧本游扎堆国风与“民国”题材,占比高达89%,而反映成都公园城市、科幻之都特质的现代题材不足5%。同时,大量作品存在“打卡式设计”,故事剧情稀薄。

三是生态失衡,商业逻辑下的创作群体窒息。商业发行挤压中小创作者文学实验空间,头部工作室占据至少85%的展会优质资源,独立作者平均创作周期不断被压缩。甚至在选题上通过玩家行为数据反向定制创作模板,导致“成都故事”逐渐被“流量算法”规训。

向文心深处漫溯,于无界之境寻光。

当剧本文娱走过野蛮生长的草莽年代,成都创作者们的实践渐渐揭示出行业终极命题:如何在娱乐中守护文明基因,在流量中沉淀文学重量。未来,我们终将以城市文化为罗盘,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而不僭越、商业驱动而不异化”的平衡之道。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