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两会好声音丨全国人大代表冯远:当AI的风吹到建筑业,建议有3个

发布时间:2025-03-06 16:30:44

四川在线记者 王若晔

当下,AI(人工智能)浪潮澎湃,在多场景多领域中“百花齐放”。当AI的风吹向传统建筑业,带来了什么新气象?

“从参数化建模到智能空间优化,从生成式设计到全生命周期管理,AI技术通过有效丰富设计创意、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降低设计周期和材料消耗,正在重构建筑设计的逻辑链条,为设计提供更多可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表示。

当前,从行业从业者到有兴趣的网民都在尝试使用AI技术来赋能建筑设计。比如去年9月启用的阿里巴巴上海园区建筑设计中就引入AI算法,着力“算”出一个冬暖夏凉的低碳园区。

不过,冯远也同样注意到,AI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框架等还不完善,复合型人才结构性短缺以及数据壁垒制约技术迭代等问题短板。

“设计院、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间的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严重的‘数据孤岛’现象。”冯远认为,仅建筑设计就涉及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等多专业数据,AI训练数据呈现碎片化、异构化特征,严重限制机器学习效果。

为此,她提出三个建议:

一是从知识产权归属、责任认定、技术准入等维度,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与建筑设计融合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兼顾技术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制度框架。比如在技术准入方面,相关部门共同开展算法安全审查,及时发现消除算法缺陷和漏洞,建立人机协同设计模式下的设计质量管控体系。

二是加快推动建筑行业工程标准和数据标准化,提升数据质量,构建AI适配型工程标准和数据体系。比如推行行业统一的基础数据格式标准和接口标准,制定AI专用数据标准等,建立行业级数据基础设施及多层级知识库和知识图谱,推进工艺工法语义对齐。

三是鼓励建筑类高校加快增设“建筑+AI”交叉学科,将深度学习、生成式算法等纳入课程体系。建议推动建筑企业、AI企业和高校共建实验室,通过实施“双导师”学徒制等方式,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此外,建议加快建立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增设“建筑人工智能应用师”等复合型人才的职称序列,激发市场主体参与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