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从“冷静”走向“热烈”:四川党史系统将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深入服务中心大局工作

发布时间:2025-03-06 16:36:58

四川在线记者 樊邦平 

3月4日,全省党史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召开,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任务。

会议聚焦问题找思路,集思广益,热烈探讨,并形成共识:面对新任务的艰巨性、新事物的变革性,党史部门要打开思想闸门,改变“冷静”的工作状态,解除观念束缚,破除路径依赖,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在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把党史事业干得更加红红火火、有声有色。

会议现场

正视现状:有成绩也有困局

梳理2024年四川党史工作,成绩亮眼:开展宣传宣讲800余场次,专业资政报告300余篇,编纂年度执政实录和大事记205部,核实登记全省红色遗址10820处,以党史“七进”为抓手深化党史宣传教育,全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9500余场次,累计覆盖500余万人……

但成绩的背后依然萦绕着党史部门“围绕中心大局贡献少”“小部门难有大作为”等传统认知。

“当前工作中,有些同志认为党史部门是‘小部门’难有作为,是‘冷部门’而自我矮化,存在一定畏难情绪、依赖心理;有的当改革的旁观者、局外人,面对现状司空见惯,面对问题熟视无睹,缺乏改革的动力和活力。”省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作工作报告时,一段关于党史工作领域的“冷静”状态分析,引发与会代表共鸣。

“对问题的剖析说到了点子上,我们整个研究室编制只有5人,尽管大家工作量很饱和,但外界对我们的印象仍然是部门很‘冷’,在服务地方中心大局工作中作为有限等成见,长久下来,一些党史干部便有了‘自我弱化’的思想。”古蔺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地方志编纂室)主任冉德君表示,这催生了部分干部守摊子混日子的心态。

这种“冷”“静”的状态,也体现在党史研究者的传统认知中。党史研究是青灯黄卷、清苦辛苦的细致活,需要脚踏实地,甘坐冷板凳,俯身苦钻研。

“很多时候,大家更多的是在‘埋头修史’,这种传统的工作方法,在一定程度却加深了大家对我们的‘冷静’认识。”德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志办)主任杨兆红说。

“党史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历史烛照现实,用历史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省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认为,走向未来,全省党史工作者就要做到“埋头修史”与“关注现实”相统一,做到“精耕一域”与“把握全局”相统一,做到“史家直书”与“大众话语”相统一,做到“内强素质”与“外部借力”相统一,聚焦主责主业,紧扣中心大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史工作高质量发展。

面向未来:以热烈之姿重构党史研究的时代坐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蓄势之年。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四川党史工作该当何为?这是当前四川党史人极为关心的话题。

破解“冷静”的困局,需要注入“热烈”的动能。此次全省党史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的下半段,给出了破题方法论:以热烈之姿重构党史研究时代坐标。

增强党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接下来,全省党史系统将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阐释和大众化传播,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把有意义的道理讲得更加有“意思”,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彰显担当作为。接下来,全省党史系统将运用熟悉党史、掌握丰富史料等职能优势开展党史建言资政,以专、精、准的党史资政成果为党委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省委党史研究室将示范带头,重点围绕劳动力转移历史考察、乡村旅游发展历程、对口帮扶历史脉络、红色金融现实启示等主题,以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党史铸魂育人作用发挥等工作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一批既有历史纵深、又有现实价值的资政专报;同时还要持续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怀指导四川工作的史料征集,全面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新发展新成就新经验。

要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播党史知识。全省党史系统将通过活色生香的党史宣教活动和宣传产品发挥党史部门的生力军和主阵地作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顺应传播格局变革和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做好四川党史短视频拍摄、制作和推介工作。同时还要加强与各级新闻媒体的常态化沟通联系,强化党史学习教育基地(阵地)的规范管理和利用。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