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3月5日,四川省首张大蒜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在成都市政务中心正式颁发。成都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宋峰为成都种业集团授证,标志着该集团获得蔬菜(含“红七星”“川蒜1号”等7个特色品种)及樱桃种子生产经营资质,填补了省内大蒜种业规范化管理空白。
此次发证依据2016年8月15日实施的国家《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成都市种子管理站负责人介绍,获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或个人,具有合法从事种子生产经营的资格,未取得此证而进行种子生产经营属于非法行为,将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持证企业或个人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信誉和优势,也有助于在政策层面获得更多的扶持。
据成都种业集团负责人介绍,作为四川本土育种的标志性成果,“川蒜”系列历经多年研发,从传统“红七星”到抗病高产的“川蒜1号”,逐步形成特色品种矩阵。此次资质落地不仅为川滇大蒜产业协同注入动能,还将助力西南地区“菜篮子”保供能力升级,为全国种业振兴提供技术支撑与模式范本。
据了解,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云南紫皮独头蒜占据全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核心种源90%源自成都大蒜——成都平原培育的优质蒜种在云南高海拔地区独蒜转化率可达80%至90%,而成都又是云南独头蒜的最大消费市场。依托“川育种,滇成独”的独特产业生态,川滇两地形成了大蒜产业“种源-种植-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然而,当前大蒜种性退化、品种掺杂、供应链分散等问题日益凸显。“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这是我们申请大蒜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的原因”,成都种业集团蒜种项目负责人龙小凤说,“成都蒜种面临上述痛点,云南种植户也面临种源采购成本高、纯度难保障的双重困境,非常需要尽快构建标准化的大蒜种业体系。”
针对成都蒜种面临的痛点,成都种业集团创新打造“链主引领+院所协同+生产联合+许可护航”模式,着力构建全链条大蒜种业体系。在研发环节,联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蔬菜岗位专家、四川省农科院李志团队,在彭州建立了62亩核心试验基地,同步推进新品种选育、老品种提纯复壮,致力于成都蒜种种性恢复提升的关键技术攻关,共同制定成都蒜种生产技术规程和地方蒜种标准,为产业规范化发展提供支撑。在标准化生产环节,成都种业集团携手成都市郫都区德之源等专业合作社,推进标准化制种流程,确保种源纯度≥93%。
成都种业集团表示,下一步将聚焦种源技术攻关,重点突破基因编辑、抗逆性提升等核心领域,同时联合云南等主产区,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标准化体系,推动“川蒜”品牌全国化布局。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