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蒋京洲
3月18日,四川在线记者从四川省审计厅获悉,该厅已全面启动2024年度省本级财政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求,要在“十四五”期间“着力构建全面覆盖的审计工作格局”。
为此,四川省审计厅将“如期实现省级部门审计全覆盖”作为本次审计的重要目标之一,决定对9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全面审计,对38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延伸审计核查,并对13个部门重大政务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情况开展专题审计,确保“十四五”期间完成对省级一级预算单位的全覆盖审计。
“全覆盖”审计的意义和导向何在?为如期实现“全覆盖”,在此次审计中又有哪些创新?为此,四川在线记者采访了审计厅相关负责人。
为何推动审计全覆盖?
记者梳理发现,审计“全覆盖”一词早在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中就已明确提出。该份文件指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
2021年6月,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印发《“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求加快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2022年1月,四川省委审计委员会印发《四川省“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规划》,强调要在“十四五”期间推动基本形成全面覆盖的审计工作格局。
“因此,实现审计‘全覆盖’是‘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的规划要求,从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角度来看,通过审计‘全覆盖’强化严格执行财经法规、节约高效使用财政资金、规范权力运行,也能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 该负责人介绍。
根据工作安排,本次审计将对9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全面审计,对38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延伸审计核查,并对13个部门重大政务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情况开展专题审计,通过分层、分类审计的组织模式,确保“十四五”期间完成对省级一级预算单位的全覆盖审计。
同时,审计全覆盖也传递出“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鲜明信号。该负责人表示,花钱受监督,这是重要的制度安排,审计监督不能有盲区,接受监督也不能有例外。如果审计未能实现全覆盖,留下了监管薄弱环节,久而久之就可能产生一些问题。
审计全覆盖关注哪些重点?
据悉,本次审计以推动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促进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为目标任务,围绕推进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深化重点财税领域改革、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党的自我革命四个方面进行,将实现四川省省本级一级预算单位全覆盖审计。
如何理解本次审计的关注重点?该负责人认为,归根结底可以落到严肃财经纪律,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这个要求上来,为此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是资金统筹与使用的问题。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审计中发现一些单位往年结余的沉淀资金还未得到统筹使用,一些有收入的事业单位未优先使用自有收入。通过审计,就是要促进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加强收入管理,把这些钱统筹起来使用,规范财政管理。
还有一个仍然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单位总想争取更多资源,但这些钱究竟有没有及时使用、实现绩效目标?“我们就是通过审计促进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在能保证正常运转前提下,尽量少花钱,及时办好事,把钱用到刀刃上,从而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该负责人说。
第二,我们还关注财经纪律的红线有没有守住。该负责人举例说明到,开会、出差、公车运行,花钱都有明确的标准。要严查这些财经纪律的红线是否守住,哪怕有一起都要严肃查处,防止个别违规行为产生“破窗效应”。
第三,通过审计全覆盖发现共性问题,推动财政管理链条优化,实现“治未病”。该负责人说,有些问题出现在具体花钱的单位,但根在管理制度不科学、不完善。审计机关通过大面积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就能发现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从而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实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