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赵荣昌 泸州观察 周梦颖
3月20日,站在泸州市泸县玉蟾街道玉蟾村园之源农家乐的小院里看着盛开的油菜花,泸州市泸县绿之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龙洪烽畅想着下一步打算:“今年收成后,要对农机进行更新换代。”
龙洪烽团队管理的田地。
今年是龙洪烽返乡创业的第9个年头。如今,他带领着8个人的团队,管理着2400亩土地,每年可为当地解决就业3000余人次。
“一路走来一路学,简直经历了蜕变。”带着记者在田里逛了一圈后,龙洪烽打开了“话匣子”。
9年前,上班途中的龙洪烽看到农民顶着大太阳在地里劳作。“那时候我在想,能不能找到新的农业发展方式,让务农不再那么辛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的他,第一次萌生了回乡干农业的想法。
有了这个念头,龙洪烽开始琢磨着如何在家乡创业。他先把自己对产业的发展前景、计划、成本、收益等条件列出来,再一一找到自己中意的三个大学同学进行合作沟通。没想到,四个“80后”年轻人一拍即合,当下每人筹备了5万元资金,注册了泸县绿之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风火火地在玉蟾村拿下了128亩地开始了创业。
“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农作物对季节、湿度、水分要求都高,稍不留神就要影响收成。”他说,从耕田、育秧到机械化操作,每一步都要学。
以第一次用机械插秧为例,龙洪烽发现,机械化提高了效率,但并不像人们手动插秧那样横平竖直,纵横交错。很多村民便提出质疑,这种歪扭着插的秧苗肯定长不好,今年的收成肯定不行。
龙洪烽驾驶着机械作业。
面对质疑,龙洪烽并没有过多回应。没想到,7天后秧苗返活的情况带给周围的村民不小的震撼,全部成活。当年秋收时分,更是增收了10%。
龙洪烽带着伙伴们一边干,一边总结经验,将致富的方法同大家分享。
“有种虫叫‘雷火虫’,它祸害庄稼的时候,叶子成火烤的状态,茎上有红色的丝丝。”龙洪烽回忆,有一天村民请他过去看情况,说田里有一大片水稻不行了。龙洪烽到了现场,拍了照就回家查资料、询问专业人士,才明白是水稻赤斑沫蝉引起的虫害病。
“这个虫很聪明,它要逃跑,对角线就是它的逃跑方向,喷药的时候要喷受害区域的对角线,逃过来正好就能沾到药剂。”根据专业指导,龙洪烽背着喷雾器带着村民在田里喷洒驱虫药。
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陆续种植了红油菜头、新品种水稻等。
“去年在他们的带动下种红油菜头,卖了2000多元。平时种水稻也来麻烦他们,几个年轻人多热心地帮我们的忙,解决了不少问题。”玉蟾村村民游元琼高兴地说。
目前,龙洪烽和团队已在泸县玉蟾街道、福集镇、海潮镇等租赁了2400余亩土地,用于种植油菜和水稻,很多村民都称其为新时代的助农“乡贤”。
专合社的成功,吸引了年轻人的加入,由最初的4人,变为现在的8人。去年新招纳的两名大学生很快获得了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培训合格证书,成为了正式的无人机飞手。
目前,专合社拥有插秧机、旋耕机、收割机、无人机、烘干机等器械近百台。这些农机设备可辐射三个镇(街道)4万—5万亩土地,在生产过程中基本实现“中稻、再生稻”耕、种、防、收、烘干全程机械化,节约人工成本600元/亩。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