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曹凘源
创办于1999年12月的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15家试点和22家首批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2020年初至2024年12月,已累计入驻项目(企业)300+、转化科技成果130余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超1000件、拥有专利近300件(其中发明专利63件)、拥有软件著作权近400件。作为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市场的加速器,这个园区有何经验?四川在线记者专访了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龙毅。
川观新闻:杭州发展“六小龙”对于我们来说有何启发?
龙毅:杭州“六小龙”的爆发式成长,本质上是城市创新生态的成功。它们的经验给我们三点关键启发:
第一,创新需要“雨林式生态”。杭州通过高校、资本、产业链的深度协同,让企业像热带雨林中的植物一样共生共荣。例如,深度求索依托浙大实验室快速迭代AI大模型,宇树科技借助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机器人产业链实现技术落地。
第二,政策要“陪企业长跑”。杭州用“3+N”基金集群、概念验证补贴等长期支持企业,甚至容忍失败——比如强脑科技在脑机接口领域蛰伏多年才迎来突破。
第三,人才与产业必须“双向奔赴”。这些企业的创始人大多来自本地高校,且杭州通过实训基地、低成本创业社区留住人才,形成“高校育苗、城市种树”的良性循环。
川观新闻:作为高校科技园,我们在企业孵化方面有何优势?
龙毅:当下大环境不断地更新迭代,我们希望打造更有利于企业孵化的政策和服务:
第一,建立“全生命周期孵化体系”。我们拥有从创业苗圃到加速器的四级成长链条,配套了一个由物理空间、行政服务、投融资服务、孵化服务资源和全要素组成的“五位一体”孵化服务体系,旨在为企业提供全功能、全要素、全周期的一站式服务体验,助力企业快速成长,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C-Fablab实验室免费使用等公共技术平台资源,全程护航项目成长。
第二,“真金白银政策支持”。目前,我们园区部分场地租金首年减免100%,第二年收取标准费用的50%,第三年收取标准费用的80%。对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开通绿色入驻通道,同时还通过“政府+高校”模式联合设立专项创业基金等。
川观新闻:面向未来,我们还有哪些需要向其他优势地区看齐的地方?
龙毅:人才培育是我们自身特有的优势,我们将通过高校资源持续做好人才培育工作。除此之外还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发力:
第一,“合作资源整合与拓展”。学习杭州“学科+平台+产业”模式,整合校友等合作伙伴,对外拓展共建合作资源,面向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进行园区拓展,建设科技园分园、联合创新转化中心等平台。
第二,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王牌服务”。打造“概念验证+孵化+投资” 新模式,贯通科技成果转化“成果筛选—验证开发—企业孵化—资本护航—产业落地”全链条,依托技术经理人团队,提供“项目挖掘、遴选、对接、撮合、投资、中试熟化、企业孵化至项目(股权)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一站式”服务窗口,以高效的孵化服务和科创生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高质量的科创园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场景。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