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宁宁
4月29日,《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
本次《行动计划》为何出台,有何亮点?记者进行了采访梳理。
四川发展商业航天有基础、方向明
放眼全国,当前商业航天发展迅猛,前景广阔,北京、上海、海南呈领跑之势。
业内人士分析,领跑之地在发展路径上各具特色,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比如,上海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在商业火箭总装制造、商业卫星智能制造等方面发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城;海南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两个发射工位,并依托发射场重点发展商业发射服务。
相比领跑省份,四川、陕西、湖北等暂处第二梯队。“其中,四川具备很强的后发优势。”业内人士说。
先看基础优势。四川是国家布局的航天战略基地,同时拥有国家发射基地、良好发射条件、全产业链体系和战略腹地区位,综合优势在全国少有。“总的来说,四川发展商业航天的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孟令杰说。
就创新主体来说,四川在火箭批量生产、卫星载荷研制、卫星测运控等方面拥有实力雄厚的“国家队”,同时还吸引了国内多家头部商业航天公司落地。
其中,星河动力和星际荣耀是国内目前可稳定执行发射任务的民营商业火箭公司中的代表,今年以来持续产出新成果——
1月,由资阳总装出厂的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让“四川造”民营商业火箭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3月,星际荣耀在绵阳建成了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并首次点火试验,未来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将在这里进行高密度、高频次的试车试验……
发射场,是商业航天重要的基础设施。这方面,四川拥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据介绍,该中心具有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发射窗口”好、发射倾角佳、地空距离短等天然优势,是我国三大航天发射中心、四大卫星发射场之一,截至目前已完成超200次航天发射。
再看顶层设计。“一直以来,四川很重视商业航天的发展,且方向明确。”相关业内人士说。
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把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列为增强四川发展能级的新赛道。
但本次《行动计划》发布前,四川还没有涉及全省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的方案。
“结合四川已有的基础,瞄准明确的发展方向,本次《行动计划》顺势而出,且十分必要。”相关业内人士说,《行动计划》将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引领,相比此前相关政策,更具有四川特色,也更加全面,“可以说,就是按照产业链发展来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四川打造成为航天强省。”
亮点一:
以“航天港”为抓手,提升整体发射能力
具体来说,本次《行动计划》有两大亮点。首先是将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放在首位。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这既是四川发展商业航天的缩影,也是一个有力抓手。“通过抓住这个牛鼻子,有助于健全全省商业航天产业链。”
商业航天产业链上,火箭、元器件、分系统、卫星等研制是上游,发射服务是中游,卫星应用则是下游。“大家普遍关注上游,但发射服务是连接上下游、承上启下的核心环节。”相关业内人士说。
采访中,国内多家商业火箭、卫星研制头部企业告诉记者,目前相关产品研制稳步推进,尤其是多个可回收重复利用火箭今年有望实现首飞。但国内各发射场任务饱和,就连去年建成投用的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也需要等待排位发射,“‘卫星等火箭、火箭等发射’问题突出。”
“可以说,发射能力已成为制约商业航天发展的瓶颈。”相关业内人士说,本次《行动计划》尤其注重解决商业航天发展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
具体而言,《行动计划》指出,要按照“四区一配套”规划布局,发挥凉山州发射资源优势,规划建设发射场园区。
在相关业内人士看来,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还能在四川产生企业集聚效应,有助于带动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因此,依托发射场,还要打造产业承载区。”
他解释,这不仅有助于吸引产业链上游的星箭龙头企业前端研发落地,在其带动下,配套企业也会加速集聚,从而促进商业航天产业集聚效应尽快形成。同时,借助四川卫星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也能为下游的卫星应用提供有利条件,吸引下游应用企业集中,形成融合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
当前,四川正在大力推动西部商业航天港建设。
亮点二:
以“双核引领、多地协同”为布局,加快推动建圈强链
另一大亮点是提出构建“双核引领、多地协同”的产业布局。
“这是出于加快推动全省商业航天产业建圈强链的考量。”相关业内人士表示。
具体来看,“双核”是指成都都市圈和凉山州,“多地”是指绵阳、宜宾、泸州、南充、自贡、遂宁、内江等地,共同形成“协同”的空间布局,打造多业态融合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
比如,成都都市圈重点布局火箭、卫星、终端设备、地面系统和配套设备的研制以及卫星应用,凉山州布局火箭卫星总装总测及商业发射,绵阳布局火箭、发动机制造及卫星应用等,南充布局航天防务装备生产制造等。
这将如何实现?
以凉山州为例,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航空航天产业链突破提升行动,积极争取西昌卫星遥感技术研究院等落地建设,力争航空航天产业总产值达10亿元。
去年,绵阳参与联手打造的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今年计划深入实施航空航天等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包括提速“绵阳星座”建设,计划年内完成星座组网任务,推进首台火箭发动机产品年内下线等。
进一步细化,关键是要落在经营主体上。
《行动计划》指出,譬如通过内部培育外部招引,鼓励四川的大企业等投资商业航天领域,支持国内商业航天头部企业落地四川,鼓励中小企业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独角兽企业、民营资本参与商业航天等。
业内人士认为,接下来要在生产端落地四川的基础上,着力把中科宇航、星河动力、星际荣耀等龙头企业的前端设计、后端应用相继聚集到四川,进一步扩大协作配套,带动产业链整体发展。
着眼更大范围,孟令杰以卫星应用为例表示,卫星应用是在全球性、全国性的大区域应用,与单一物件只在一个区域应用不同,建议四川要做好卫星优化布局。他还提醒,要着力开展跨地区、跨省域合作,解决数据共享共用问题,让数据发挥作为生产要素的关键作用,更好地让各区域产业链之间融合发展。
接下来,四川将通过聚焦“整星整箭研发制造—发射服务—数据应用”商业航天全链条,支持“链主企业+中小配套”模式,支持建设航天领域科学装置、概念及产品验证中心等创新平台,增强制造和服务能力,拓展多领域应用服务,从而加快推动建圈强链,打造商业航天创新发展新高地。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