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陈宇 内江观察 王维
4月25日,随着一阵清脆的上课铃声,威远县特殊教育学校(威远特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沈泽花停止修改助残日庆祝活动方案,从电脑前起身来到位于二楼的职业教育实训室,去看一下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有没有掌握上节课老师教的技术细节。
沈泽花接受四川在线记者采访。
实训室里,小丽正在制作衬衣衣领。她用手触摸布料纹理,通过振动频率判断缝纫机转速,指尖翻飞间,几块纯色布料渐渐变成精美的衬衣。“我现在能准确判断转速了,谢谢沈妈妈。”
“沈妈妈”正是沈泽花。凭借自己30年对特殊教育事业的默默奉献,她获得了“中国好人”的荣誉称号。几天前,“中国好人”沈泽花工作室在威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成立这个工作室的初衷,就是希望搭建一个凝聚榜样力量、传递社会爱心的平台,带动更多人关爱残疾孩子、关注特殊教育。”沈泽花说。
为何要做这件事?故事要从她当老师的第一天说起。
“教室里乱哄哄的,第一次面对这些孩子,我也有些慌。”1995年,沈泽花从乐山师范学校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威远特校。刚走到教室门口,沈泽花就被眼前的场景怔住了:12个听障孩子有的用头撞墙,有的撕扯课本,桌椅东倒西歪。“我只能慢慢地安抚他们的情绪,先让他们接受我。”
学校一个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孩子们能与外界正常交流。“当时的教材只有一本,教具几乎为零。”沈泽花回忆,为了让孩子们开口说话,她自创“舌操 + 唇操”训练法:让学生对着镜子观察她的口型,用纸条放在嘴边感受气息流动,再用手触摸她的喉咙感知声带震动,“为听障孩子上课没有什么特殊的技巧,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要更加用心。”
除了让孩子们具备正常交流的能力外,沈泽花也在思考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让孩子们能自食其力。
2014年,升任校长后的沈泽花带着孩子们缝制的衣服,敲开了威远县工艺服装厂的门:“我们的孩子心灵手巧,您看这是他们设计缝制的。”
服装厂老板盯着样式独特的衣服愣住了:“针脚好细密!”
正是这次拜访,促成了特校与服装厂的合作,也让服装设计课成为最受欢迎的职业课程。此外,她带着教师团队走访20多家企业,最终确定了服装设计、康复按摩、园艺绿化等6个职教专业。
目前,沈泽花培养的毕业生中,有19人考上大学,30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
最让她骄傲的是视障学生小刚。这个先天全盲的男孩,在沈泽花的鼓励下学习按摩技术。毕业后,他在县城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凭借精湛的手法和诚信经营,年收入超过30万元,还带动5名校友就业。
“沈妈妈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手艺,更是尊严。”小刚说。
记者手记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幕:桂花树下,四年级学生小宇用稚嫩的指尖在胸前划出“老师好”的手语,动作虽显生疏却满含真诚。沈泽花见状,立刻蹲下身子,温柔的目光与孩子平视,灵巧的手指在空中舞动,回应着:“小宇今天的校服真整齐!” 她的指尖轻轻掠过孩子翘起的衣领,她嘴角绽放的梨涡里,盛满了无尽的爱意与关怀。
和小宇这样的 “无声对话”,在她的教学生涯中,重复上演了无数次。每一次指尖的舞动,每一个无声的回应,都承载着特殊教育工作者沉甸甸的责任与爱。那一句句无声的“老师好”,支撑她一路前行。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举行。四川有93人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沈泽花获先进工作者表彰。
记者拨通了沈泽花电话,向她祝贺。电话那头,她依旧初心不改:“我将继续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员工,为残障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威远特殊教育的品牌发展,贡献力量。”这份承诺,不仅是她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深情告白,更是无数特殊教育工作者坚守与奉献的缩影。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