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四川举行2025年防灾减灾救灾演练,现场有哪些看点?

发布时间:2025-05-13 10:24:22

四川在线记者 刘珩

“石棉县突发灾害,多处房屋倒塌,不少群众被困……”5月12日上午8时15分,一场虚拟的灾害在雅安市石棉县发生,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实战演练拉开序幕。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当天,四川省2025年“5·12”防灾减灾救灾演练在雅安市石棉县、乐山市沐川县等23个县(市)同步举行,其中省级演练主会场在石棉县。

据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高飞介绍,此次演练立足“三断”极端场景,涉及灾情侦测快报、受灾群众安置、建筑埋压人员搜救等18个科目,全流程、全要素模拟实战。这场时间长达10小时的演练还有哪些看点?记者在现场进行了观摩。

看现场:模拟极端复杂灾害场景,高空、废墟、水域救援同步进行

“多处房屋出现垮塌,大量群众受伤,急需救援……”演练开始后,石棉县回隆镇的灾害信息员迅速上报了灾情。

在回隆镇叶坪村的一片废墟前,雅安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员们迅速投入到了人员搜救中,在搜救犬和生命探测仪的帮助下,他们确定了三处“人员”被困区域。消防员清理废墟,在楼板间搭建起支撑结构,并用液压工具切割破拆,不时为“被困者”加油打气。

“在破拆过程中,我们要实时监测垮塌建筑的情况,避免掉落的水泥砖块对被困者造成二次伤害。”雅安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科长朱坚告诉记者,这处点位涉及深井救援、狭小空间横向破拆、顶撑破拆等多种场景,能够综合检验队员们的侦查、破拆、小空间掘进等建筑埋压搜救技能。

通信中断、道路被毁、滑坡和山体垮塌等次生灾害接连发生……随着模拟灾情的不断发展,多处救援场景同步推进。

在石棉中学旁,四川消防的救援指挥部方舱在30分钟内搭建完成;四川石棉工业园区内,消防员们身穿重型防化服,用水炮稀释“泄漏”的浓盐酸,并用磁铁堵漏工具封堵盐酸储存罐的裂缝;在城市地标的摩天轮上,救援人员搭建绳索系统,将被困的游客安全转移;在大渡河上,消防员驾驶橡皮艇破浪向前,将落水者成功救起……

高飞表示,本次参演全要素、全流程地模拟指挥部搭建、灾情接报、会商研判、人员搜救安置、滑坡崩塌处置等过程,从严从难设置演练科目,真实检验了各级指挥机构、救援队伍响应处置能力。

看装备:救援直升机转移伤员 无人机构建空中通信网络

演练过程中,航空救援直升机、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等轮番登场。

在“三断”条件下,一座村庄沦为“孤岛”,50多名群众需要转移,其中不乏“重伤员”。打通“孤岛”,航空救援力量紧急出动。下午1时许,消防员乘坐H-125直升机赶赴“失联”村庄,在空中投下生活物资。消防员索降到地面后,成功开辟一个直升机起降点,并将伤者紧急空运至医疗点。

无人机在演练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在摩天轮被困者营救中,救援人员用无人机精准投送急救物品;在悬崖救援中,载重无人机将担架投送至崖底。值得一提的是,现场布设的大型高空全网应急通信无人机和系留式无人机,通过与卫星联网和大面积的信号覆盖,在受灾地区形成了高、中、低全方位的空中应急通信网络。

通信保障不只依赖无人机。演练现场,救援人员搭建起融合通信系统,充分整合了370M超短波、北斗短报文、天通卫星电话以及4/5G多网合一的多模融合通信前端和后端通信系统,保障了极端情况下通信顺畅。

“此次演练中,我们检验了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的实战效果。”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救援人员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侦查、三维建模等多类技术,通过系统集成形成灾前灾后现场情况的对比分析,科学研判灾害发展动态,辅助现场指挥决策。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