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提升山地农业机械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来川找方案

发布时间:2025-05-27 12:06:56

四川在线记者 阚莹莹 

5月26日早上8点半,“一带一路”国家山地农业和智能装备科技发展会议开场前半个小时,老挝北部农林学院院长乌泰·苏其就来到现场。乌泰·苏其是丘陵山地果园栽培模式和育种研究方向的专家,这场会议聚集了很多同行。会议还没开始,他就认识了不少新朋友。

作为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的配套活动之一,乌泰·苏其此行,就是为了和中国、老挝、尼泊尔、泰国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业专家聚到一起,探讨山地农业共同话题,寻找科技合作机会。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挑战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大多数以山地丘陵为主要地貌,面临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短缺、作物种植效率低等共同挑战,山地农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转型是共同命题。

山地农业机械化,难就难在地形复杂,适宜的农业机械少,机械作业极不容易。

“在泰国高地地区,当前,政府和私营农业机构正在推广种植果树、多年生树木和蔬菜。但与此同时,山区农业还面临着农业用地退化、高劳动力成本、病虫害流行和高生产成本的传统生产模式下的农业发展问题。”泰国农业部园艺研究所清迈皇家农业研究中心主任王梅莎说,泰国亟需发展智能农业,通过AI、机器人等先进技术来提高农业效率、生产力和可持续性,彻底改变传统的农业实践。

“在柬埔寨,水稻占到农业用地面积的80%,水政策特别是灌溉作物被视为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为了持续用水和管理,喷灌、滴灌、太阳能水泵等正是我们国家需要用来提高水利用效率的适应技术。”柬埔寨理工学院吉恩昂副教授说。

农机智能装备需求迫切,国内专家分享成果

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对农机智能装备需求迫切,难得的交流机会,中国的专家们分享了最新的农业机械研究成果。

无人机技术是目前国内最成熟的山地农业机械化解决方案之一,也是这场会议的热门话题。聚焦植保无人机不同作业内容和场景,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薛新宇研究员带来了6个解决方案。

适合丘陵和小规模植保作业的电动四轴八旋翼无人机、适合复杂环境植保和辅助授粉作业的单旋翼电动农用无人机、适合平原大规模作业和果园病虫害防治的油动大载荷无人机、适合果园病虫害防治的电动多旋翼无人机......“无人机用作植物化学保护产品的喷洒工具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未来全世界将发展以‘无人机+’为核心的低空经济多元化应用场景。”薛新宇说。

此外,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杨鑫松教授带来了自主快速搜寻无人机、低空域中无人机集群协同物流配送、复杂环境下无人机自主快速对接和追踪等最新研究成果。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所长孙聪分享了丘区竹材机械化采伐及运输技术研究进展,“丘区林竹农用无人机大载重吊运,也将是未来的重要示范应用场景建设。”

不只农业无人机,智能采摘农业机器人、马铃薯智能切种装备、中国丘区果园智能装备研究应用......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省内外科研院校带来的最新科研成果让参会国家农业专家们十分欣喜。

“前期我们已经举办了两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装备技术培训活动,取得一定合作基础。这次会议,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相关国家在山地农业发展、智能装备研发及应用等方面的沟通和合作,加速四川山地农机装备走出去,推进四川企业出川出海。”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人工智能控制团队首席科学家马伟表示。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