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记者手记:重识达州丨“城”势而上·“经济大省挑大梁”四川进行时

发布时间:2025-06-03 16:55:26

四川在线记者 田姣

我的老家,是距离达州市宣汉县40多公里的一个镇。在去外地上大学之前,生活几乎都在这个镇上打转。作为土生土长的达州人,也曾多次穿梭在达州的农村和城市之间,对这座城市的认识,更多是一种间接观察。这次跟随采访组,我作为一名记者深入采访,近距离观察这座城市。重识达州,有两个变化让我感触特别深。

其一,家乡的产业,早已不止是普光气田。

大约从我读初中起,老家镇上就渐渐多了一群穿橙红色工装、说普通话的外地人。乡亲们叫他们“钻井队”,他们在附近建起了不少“井坝”。不久便听闻镇上弹子村与隔壁的普光镇相继勘探出大量天然气,其中,普光镇更被规划为气田核心区。这些年过去,我对普光气田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年回家时车窗外一闪而过的那些钢铁管网。

经过这次采访,我才发现,老家的小镇早已是普光气田的主采区。那些从“井坝”里采出的气,经过净化脱硫,顺着川气东送管道,从巴蜀大地输送到长江经济带八十多个大中型城市,惠及上千家企业,也温暖着沿江两亿多居民的生活。

让我更没想到的是,普光气田不仅“藏着”一座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还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硫黄生产基地,产出了国内近四分之一的硫黄,改变了以前硫黄大多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

如今,普光气田已是达州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采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初选择来达州,看中的正是这里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其二,曾经灰蒙蒙的城市,已经焕然一新。

在这次采访中我们得知,当时总是出现“灰蒙蒙”的天气,主要是因为工业布局不太合理,老达钢、东岳电厂及通川区复兴工业园区等多家企业分布在城区周围,工业围城现象突出,对当时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大。

如今,随着新达钢在几十公里外的东部经开区落成,城区再也不见冒着“白烟”的大烟囱了。采访时,我们走进位于麻柳镇的达钢新厂区,一座生产绿色化、制造智能化、建筑景观化的生态工厂映入眼帘。“我们新厂的目标,就是建成一座园林式工厂,进入厂区就像进入景区一样。”达州钢铁投资发展部部长何亚飞自信满满。

采访时赶上天气好,登上凤凰山顶的凤凰楼远眺,城区楼宇错落,远山含黛,碧水蜿蜒。

这座资源型城市,如今正探寻发展与生态共生的多元路径。采访即将结束之际,我在达州钢铁新厂区的办公大楼看到了这样一对标语——“重振巴渠雄风,重塑大市荣光”。我知道,这既是达州的努力方向,也是当前正在做并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的事。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