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告别 “考后综合征”,拥抱阳光假期丨四川新高考直通车

发布时间:2025-06-10 15:07:33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高考结束,考生们迎来了人生中一段特殊的时光。从紧张的备考状态突然切换到轻松的假期,许多考生可能会陷入各种心理困境,出现 “考后综合征”。6月9日,四川在线记者邀请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卫生主管技师唐丽娟,为大家带来专业的心理调适指南,帮助考生们顺利度过这段 “心理过山车” 时期。

@家长:警惕孩子考后遇到四大心理陷阱

高考结束,家长需警惕孩子可能遭遇的四大心理陷阱。

警惕报复性放纵。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觉得 “终于解放了”,开始放纵自己。然而,过度的狂欢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例如,曾有男生考完当晚连喝5瓶冰啤酒,结果因急性肠胃炎送医。唐丽娟提醒,当发现孩子昼夜颠倒打游戏、暴饮暴食、拒绝出门社交时,家长需及时干预,引导孩子适度放松。

警惕持续性焦虑。部分考生在考后会陷入焦虑情绪中难以自拔,有的 “选择困难症” 爆发,既想彻底放松,又怕落后别人;有的会反复回想考题,越想越焦虑;还有的考生会变得患得患失,尤其是平时成绩不错的,心里总是七上八下,担心自己没有考好。当出现失眠、心悸、控制不住反复对答案时,家长可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

警惕突然空虚。高考前,大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考上好大学。但考完后,一下子没了目标,很多考生会觉得心里空空的,不知道该做什么,这种 “目标感缺失” 会让他们感到迷茫和无助。

警惕抑郁自责。有些同学考后会陷入低落情绪,吃不好、睡不好,觉得考砸了,对不起父母和老师,甚至会自责、自我否定。例如,某省重点中学的考生,因估分比预期低30分,连续一周把自己锁在房间绝食。“当孩子出现以下信号超过2周——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或嗜睡12+小时、对原本热爱的事物完全失去兴趣、出现自伤行为或自杀念头,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

唐丽娟还提醒,“早让你多刷题不听吧?”“隔壁小王估分650!”“专业必须听我的!” 这些话语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家长应避免使用。此外,家长要多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少指责,做好孩子的倾听者。选择专业方面,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孩子很迷茫,可以和他一起查阅资料,分析、提供建议,但最终的决定还是要交给孩子。“不妨准备一句万能金句——需要爸爸/妈妈做什么?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关爱。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来一次全家旅行,一起放松,增进亲子关系。”

@考生:重启身心,三步拥抱新生活

家长做好护航工作的同时,考生们自身也需要主动调整,重启身心,拥抱新生活。

第一步,规律作息,让身体 “重启”。考完试后,不要一下子把作息完全打乱。可以每天定个小计划,比如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睡觉。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每天安排一些时间进行运动,比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第二步,接纳结果,心态要放平。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不管结果如何,都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预期,告诉自己 “只要尽力了就好”。

第三步,丰富生活,发现新兴趣。高考后的长假是难得的自我探索时间,可以做一些以前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情。学一门乐器、学画画、学做饭、考驾照,或者参加志愿者活动、做兼职,可能发现自己意想不到的天赋和热情。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