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陈俊伶
工程能力建设是实现“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合作和工程创新的关键。6月11日,作为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的主题活动之一,“一带一路”工程能力建设论坛上,多位专家就如何高质量打造“一带一路”工程共同体展开讨论。
人工智能和合作成为论坛上反复被提到的关键词。
“AI是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工程的重要工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官员法鲁赫·阿利姆扎诺夫认为,在人工智能集中爆发的时期,掌握AI成为当代工程师职业能力的新要求。他分享,此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帮助所罗门群岛部分地区实现遥感影像结合AI分析农业数据,显著提高当地农业产量和利润。“除了农业,我相信AI在智慧交通、能源等工程有广阔的结合潜力。”
联合国大学驻澳门研究所研究员艾利·塞勒马尼·尼亚马韦表示,当前全球AI运用存在显著差距,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AI不只关乎技能学习,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例如,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相关项目以及进行设备采购,制定符合道德伦理的AI政策等。与此同时,各国之间还要建立学术、行业等方面的合作关系。
具体如何合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有关负责人认为,需要专业领域和组织体系广泛联系科学界和工程界。“希望共建国家的工程组织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加强工程能力建设合作,分享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促进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各国正在形成促进工程能力建设的合力。论坛上,多位代表上台签署由33个机构与企业共同发起的《关于“一带一路”工程能力建设的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介绍,《共识》将以共建“一带一路”工程领域合作共赢创新生态,赋能工程师共筑互联互通未来为愿景,重点从共建共享工程教育资源、工程师持续职业发展资源、开展工程技术标准对接等六个方面发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