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科技企业如何更好“出海”,这场论坛给出建议

发布时间:2025-06-12 16:27:29

四川在线记者 段玉清 王若晔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在全国投资了1700多家科技创新型企业,30%的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有业务,但真正与这些国家有成体系科研创新合作的企业还很少。”

6月11日,“一带一路”中外知名创新型企业创投论坛上,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西部投资部执行总经理许翔在主题分享时建议,应大力支持企业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进行成体系的合作,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许翔的期许与当天活动目标不谋而合。这场20多个国家和地区、80多位海外人士参加的活动,通过主题分享、项目签约、企业展示和供需对接等,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科技、资本、人才等核心要素上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当前,成都正加快推进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企业纷纷探索“出海”之路。从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团队带着“成都造”手术机器人走向海外,到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举行第二届海外合作伙伴大会,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局长丁小斌介绍,成都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提供了人才和主体。

此外,成都还规划了一批有国际合作的载体和平台,如“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并建设超过70家的国际合作基地和平台。在政策层面,成都也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落地给予支持。支持国际企业在成都建立研发机构,提供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并建立1000亿元的基金体系,覆盖成果孵化转化到企业发展全流程。

许翔提出建议: “目前,科技企业‘出海’,更多是卖产品、卖技术。要实现合作双方互利共赢,就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进行成体系的合作。”他进一步解释,科技创新企业“出海”需要投资和服务,包括银行贷款、创业投资、政策法律等。另一方面,还可引入资金、机制,支持“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科技创新企业与中国资本融合发展。

当天,现场还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国际科技企业联盟。该联盟秘书长崔一婷介绍,联盟不仅打造国际对话会客厅,为相关国家城市构建精准、常态化的国际合作机制,还将通过打造丝路国际微博物馆,线上线下联动,助力项目高效落地生根。

40余家中外企业还进行了“1对1洽谈”对接,现场达成20余项合作意向。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