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晨光熹微,成都市武侯区洗面桥东一街3号院已热闹起来。“太感谢你们了,有你们在,产假结束我才可以安心返岗工作。”6月12日7点,年轻妈妈艾女士把怀中的宝宝轻轻交给黉门街社区托育园的老师, 转身奔向单位。
这座2023年2月启航的“社区育儿站”,如今成了65个家庭的“时间管家”——早7点至晚6点半的待机模式,衔接双职工父母的上下班节奏。“比请保姆划算太多了!” 一位家长掰着手指算起“经济账”:每月2080元的保育费仅为周边机构收费的60%-70%,却能换来专业营养师定制的两餐两点、搭配100万元/人的安全商业保险,以及20位持证保育人员的全程照护。
据黉门街社区托育园负责人王巧介绍,作为黉门街社区的 “暖心工程”,社区巧妙盘活玉林街道460平方米闲置国有资产,引进专业机构精心打造了这家托育园,目前提供65个托位,目前主要服务周边三公里之内的社区,也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护人员的 “带娃后援团”。每月,机构还向社区发展基金投入5000元支持托育志愿服务。
而在眉山,针对公办幼儿园办托只招收2至3岁婴幼儿、较小婴幼儿家长“不放心托”的问题,由市妇幼保健院主办的眉山市第一托育园多措并举,推动托育服务工作从“育有所育”向“育有善育”转变。如今,在乳儿班里,可以看到专业的保育人员对0-1岁的孩子进行日常照护,并将安全照护系统定制照护场景,如喝奶、喝水、吃饭、睡觉、换尿片、换衣、大便、小便、洗手等9个场景。这些场景都实现了智能化的自动记录,并且看护数据都会及时同步到家长端、教师端、管理端。
在卫生保健室里,由四川省儿童医院、眉山市妇幼保健院组建的多学科专家团队正在对在园儿童进行健康查体,并为在托婴幼儿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市民梁女士送完宝宝感慨:“在这里,有专业的医护团队和保育老师,比请保姆省心!我们也能安心工作。”目前眉山市4家妇幼保健院领办5家托育机构,每月的保育费都低于眉山普惠托育定价,真正实现“花小钱、享专业”。
这是我省开展多元化普惠托育服务的缩影。2024年1月1日起,《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正式施行。一年多以来,四川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继续将普惠托育纳入2024年、2025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投入资金1.9亿元,计划新建、改扩建普惠性托位1.9万个。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渠道资金,支持2个市级、36个县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自2019年以来,省卫生健康委会同多个部门从资金投入、场地供应、金融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细化配套支持措施,建立健全服务标准和规范,我省托育工作实现平稳起步、快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省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0个,共有托位33.5万个,可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下一步,我省将重点围绕“扩供给、限价格、提质量”,组织开展全省普惠托育服务三年攻坚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公办托育服务网络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幼儿园托班等多种模式发展,不断提高公建托位占比,增加普惠托位供给;加快制订普惠托育服务收费和补助政策,减轻育儿家庭送托负担;加强从业人员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动医育结合发展,不断提高托育服务安全性和规范性。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