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曹凘源
“618”购物狂欢节进入高峰,不少消费者抓紧时间“买买买”。与此同时,各大快递网点、小区驿站也进入收发包裹快件的高峰时段。然而,近期一种新型诈骗手段正通过快递包裹实施。就在几个月前,四川公安机关联合邮政管理局成功拦截了一起快递诈骗。
今年3月,达州市宣汉县圆通速递公司快递员接到一个送往河南焦作的纸箱快递单,“寄件2”自称寄衣物,快递员通过开箱查看表面为衣物后将该快递邮寄。
次日,该快递员发觉该物品重量异常,可能有藏匿其他物品,且邮寄旧衣物行为可疑,遂上报至达州市反诈中心。反诈中心立即指派宣汉县公安局开展核查,核查后确认寄件人李某某正被电信网络诈骗,且被骗的14万元已按诈骗分子指示邮寄至河南省焦作市。
了解情况后,达州市反诈中心立刻联系达州市邮政管理局和宣汉县圆通公司开展紧急拦截,通过反查李某某快递单号,发现该快递已于14日下午发往南充物流集散中心,经联系运输快递驾驶员立即将此快递拦截。同时,宣汉县公安局民警驱车前往中转地南充物流快递集散中心,通过开箱确认系李某某被骗现金14万元。
不法分子利用寄递渠道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多样,对此,省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也帮广大消费者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刷单返利类诈骗
典型案例:用户收到一个内有“购物节”广告的快递,称现反馈老用户,扫码进群领取奖品。第一次,用户根据对方安排在平台上充值打榜;第二次,用户按照对方指示购买平台储值卡等产品,后将兑换密码告诉群里的管理员,全部成功兑换;第三次,用户按要求在短视频APP内开直播发红包,任务完成后发放红包和返还全部资金。用户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后,最终被骗6万余元。
套路解析:第一步,在某些特定时间节点,如“3·15”“购物节”等节日,诈骗分子广泛邮寄领取奖品或红包的广告卡片,吸引受害人扫码进群。第二步,发放小额红包、礼品等,获取受害人信任。第三步,要求线下取现通过货拉拉、滴滴等方式交给指定人员。第四步,受害人发现无法提现时,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继续投入资金,直至受害人醒悟。
冒充快递公司客服类诈骗
典型案例:用户接到自称是XX快递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运输途中将用户的快递遗失,现在对其进行三倍赔付,并给了“赔付中心”的电话,用户通过电话联系到“赔付人员”,进入网站填写信息,后“赔付人员”以验证用户身份为由,让其登录手机银行并向“赔付人员”提供验证码,最终被骗10万余元。
套路解析:第一步,诈骗分子冒充快递公司客服人员,来电称受害人快递被遗失、损坏等,现将对其进行赔付。第二步,引导受害人进入钓鱼网站填写个人信息。第三步,以身份验证为由,要求受害人进入手机银行操作,并告知验证码信息,通过钓鱼网站将受害人资金转走。
谎称中奖类诈骗
典型案例:用户收到快递内加盖“部委公章”的宣传单,以及一包没有任何生产信息的零食。宣传单声称:“根据XX部门要求,现下达当地各省2024年乡村振兴专项脱贫攻坚扶贫救助金(下发到个人)”;宣传单还称,收到通知的相关人员可通过微信扫二维码申请领取279万元“救助金”,其间需要根据相关指示进行操作,若不配合,将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严重者后续无法享受任何国家福利政策。某市民对盖有“国家公章”的文件深信不疑,被骗了12万元。
套路解析:第一步,诈骗分子广泛邮寄宣传单和刮奖卡,吸引消费者拨打提示电话。第二步,不法分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谎称消费者已中奖,但需要先交纳手续费、税款等,要求消费者转账汇款。第三步,待消费者转账汇款到账后将受害人资金转走。
“收到陌生包裹,广大市民请勿随意扫码,做到‘不听、不信、不扫码、不转账’。”省邮政管理局向广大消费者发布温馨提示:
1.收到来路不明快递时,请先在快递公司官网或购物平台查询自己的快递信息,确认包裹情况。
2.切勿扫描不明快递包裹内的二维码卡片,也不要点击陌生链接填写银行卡、身份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
3.务必提高警惕,凡是以快递“刷单”“做任务”为名要求垫付资金的,都是诈骗;要求使用快递进行现金、黄金寄送的,都是诈骗!
4.重点提醒家中长辈和孩童,提高反诈意识,警惕快递类诈骗。
5.若收到可疑包裹,请保存好快递包装及所有物品,及时拨打全国24小时反诈专线96110反映情况。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