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王眉灵 宜宾观察 张梦露
6月中旬,初夏时节,瓜果飘香。位于宜宾市高县庆岭镇山河村的农耕研学教育实践基地,翠绿饱满的水果黄瓜、白嫩圆润的黄金笋瓜等特色蔬果缀满藤蔓。“咔嚓、咔嚓——”清脆的采摘声在田间此起彼伏,来自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的一群学生,正在这里“上课”。
17岁的周鸿翔头戴遮阳帽,手脚麻利地摘下一个个笋瓜,放入身旁的箩筐。“我家有三亩地,种着玉米和小菜,耕地、施肥、除草这些我都会。”他说,不过,今天来到基地,还是看到了不少“新鲜”,没想到还有自己不会的种地新技术。
周鸿翔说的“新鲜”,是不远处的3个连栋智能大棚。棚内,自动化水肥灌溉系统正为幼苗输送养分,环境传感监测设备的屏幕跳动着实时数据,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一目了然。这是基地的“智慧车间”,用于集约化育苗和适季果蔬种植。
“蔬菜最怕温度忽高忽低,有了这个,一年四季都可以种菜!”他擦着汗说,如果自家农地也能用上这新技术,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必定“蹭蹭”往上涨。
田埂另一侧,代元伟和同学们几个一组,搬运装满笋瓜的箩筐,再把笋瓜装入麻袋打包,忙得满头大汗。“虽然辛苦,但锻炼了耐心。”他乐呵呵地说,今天还实实在在地学到了农业知识和种植技能,很实用。
学生为何放下书本,下田干起了农活?“这是我们学校产教融合的一个新试点,学生都要参加农业生产实践。”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汽车工程系主任王伟说。
宜宾是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不少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产教融合试点。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有1万多名学生,其中70%来自农村,学校考虑,让学生能长期参加农业生产实践,把农业知识和技术带回家。
2023年以来,学校与宜宾市长宁、高县、叙州、翠屏、珙县等地合作,共建了8个产教融合试点示范基地,集蔬果高效生产、农业观光与研学体验于一体。其中,高县庆岭镇基地有300多亩,已成功种植黄金笋瓜、蜜本南瓜、荔浦芋头、特色番茄、香蕉西葫芦、水果黄瓜、特色辣椒等20余种高附加值农作物。
“参加了学校的实践后,我把新技术引到家头,去年挣了20多万元。”该校2021级学生唐鑫告诉记者,他家在南溪区大观镇等地流转了100亩土地,去年,他把基地培养的水果黄瓜等新品种带回家,学校还安排专家来开展技术指导,新品种当年就存活,并取得了好收成。“今年春节播种前,学校送来了韩国特长豇豆种子和糯玉米种子。”他期待着还有新技术、新品种可以带回家。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