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丨“山下引客、山上留客”平武:交文旅融合中的山城蝶变

发布时间:2025-06-25 17:57:53

四川在线记者 王晋朝 华小峰

6月24日,绵密的夏雨濯洗着报恩寺的琉璃瓦顶。屋檐下,来自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古建筑实体测绘小组正在对报恩寺建筑主体进行人工测绘。

与此同时,40公里外高村乡的民宿主理人杨艳正在择洗今年新晒的野菜,为当晚的客人准备山野晚餐。

这是“万千气象看四川”第二季主题采访活动报道组走进绵阳市平武县看到的两个切片——

山下,“深山故宫”报恩寺为平武引来源源客流;山上,毗邻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民宿集群正在形成规模。

当九绵高速全线通车进入倒计时,这座曾因交通不便深藏闺中的川北小城,正借势“交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山下引客、山上留客”的立体发展新模式。

“山下引客”:

古刹“活化”引动文旅增量

“游戏里,只还原了七分气势!”参与古建筑测绘的重庆大学大三学生陈璐的感慨代表了一众因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来到报恩寺游客的心声——

这座始建于1440年,有着转轮经藏、群龙雕刻、全楠木构建等“六绝”的明代皇家寺院,曾因居于深山一度成为“小众打卡点”,又因《黑神话:悟空》游戏的全球爆火,从去年起游客量激增。

如何让这座深山故宫承接住这波“泼天”流量?

“关键是科技与文化的赋能。”平武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王华健介绍,自今年春节起,当地便推出了全息投影壁画、AI互动经藏等沉浸式体验,让古建筑焕发新生机。此外,寺前广场定期推出“报恩情韵”演出,羌族姑娘的彩衣随古老鼓点旋转,将多民族交融的史诗化作流动的画卷。

系统性支撑让“活化”可持续。2023年报恩寺综合保护利用项目入选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平武县13个“交文商旅”打包项目总投资达14.68亿元;同步实施的文旅补短“十个一”行动,则投资近20亿元建设县城文旅基础设施,解决承载力不足的痛点。

借势营销让关注度和游客量迅速攀升。随着李子柒《如愿》MV取景平武王朗,董宇辉“与辉同行·阅山河”直播走进平武报恩寺,文旅融合的聚集效应正在显现。2025年“五一”假期平武接待游客22.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6亿元,同比增幅达52.34%和34.42%。

“山下文化磁极效应已经显现。”王华健告诉记者,下一步当地还将依托即将通车的九绵高速,以“沿着高速看平武”为主题推出8条四季专享旅游线路。

“山上留客”:

打造诗意栖居的留客密码

车辆驶入平武县高村乡,老河沟沿岸的改造民居令人眼前一亮。土墙青瓦的山村农舍保留着传统元素,房前屋后的瓜棚鸡舍被精心设计为“乡愁场景”。

“全乡建成精品民宿11家、乡宿11家,客房达273间。”高村乡乡长徐晓龙给出一组数据,“2024年接待游客7万人次,过夜率提升至68%。”在他看来,这种“原生态改造+新老混居”模式,正成为平武留住过夜客的密码之一。

在“花间伴山”民宿庭院,成都游客张先生一家体验着手工豆腐制作:“早上从报恩寺看完古建筑,下午就到山里留宿,车程不到半个小时。”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带,平武夏季平均气温比成都低10摄氏度;加之毗邻大熊猫国家公园,让这里成为更多游客夏季避暑、探寻自然秘境的新选择。

“自然研学是我们留住客人的新方向。”徐晓龙介绍,高村乡有超50%的面积被划入到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范围,这给予了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当地老河沟景区为例,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组成部分,该景区实行预约制管理。当地培训村民作为专业“导赏员”,由他们带领预约游客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研学。“去年带研学团认识珙桐、金丝猴,增收2万多元。”导赏员陈明会告诉记者,导赏服务入住率提升40%。

“山下文化辐射吸引人,山上生态体验留住人。”王华健表示,“快进慢出”的旅游新模式正在改变区域经济版图。随着九绵高速全线通车,平武至九寨沟仅需1小时车程,这座“中转站”正蜕变为旅游目的地。下一步当地将借力大九寨交旅融合示范区建设,打造精品民宿集群,让“过境游”转向“深度游”。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