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小金:苹果、玫瑰“链”出更多“文旅果”丨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

发布时间:2025-06-27 17:26:07

周宝 四川在线记者 李婷

苹果和玫瑰,是小金县驰名全国的农产品。6月25日,2025年“万千气象看四川”第二季度主题采访活动报道组走进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时发现,通过共享农庄、科普研学等方式,当地不断延长以苹果、玫瑰等为代表的农文旅融合产业链。

四姑娘山位于小金县东部,常年积雪。雪山脚下,沃日镇木栏村的苹果共享农庄里,30多亩苹果都挂果了。满树婴儿拳头般大小的果子,微红的果皮上还沾着雨露,长势喜人。虽尚未成熟,但它们不愁销路。村党支部书记龙华贵说,共享农庄发起“我在雪山下,有棵苹果树”的活动,网友支付399元可认养果树,苹果成熟后按约定重量寄给对方。细看,果园里不少苹果树上都挂着网友认养的牌子。仅去年,网友在这里就认养了2000多棵果树。

共享模式撬动了农文旅融合,也延长了苹果产业链。“认养果树后,也有网友线下来农庄打卡,还有更多游客来这里游玩,这附近的民宿和餐饮也带起来了。”龙华贵说。

在共享农庄里,游客可完成以苹果为核心的“吃、住、行、游、购、娱”。苹果共享厨房里,游客可采摘当地野菜等食材加工制作;21幢规格不同的民宿,非常适合亲子、家庭住宿;果园冬天阳光充足,春可赏花夏能避暑,适合老人康养;农庄里的烧烤房和星空房,供游客休闲娱乐。每年9月—11月苹果成熟、春季果树花开时,当地结合苹果丰收节等活动,吸引游客体验采摘、住宿,一房难求。由此,农庄周围还新增了28家村民自营的民宿。农庄游玩后,客人前往四姑娘山、周边藏寨碉楼,体验户外运动和藏族非遗锅庄舞蹈等。

延长的产业链,让村民能共享红利。“我家自种的果树比较少,主要是给游客尝鲜体验。放在共享农庄里的果子,统一打理,价格和客户都比较稳定,就很省心。”村民陈嘉青细数,两处果树再加上家里的民宿收入,一年能赚20万元左右。

当下,木栏村通过“旅游+公司+农户”模式,带动苹果产业迭代升级,苹果收入较2019年实现200%增长。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完成以来,木栏村446户村民全部成为“股民”,通过土地流转、保底收益、股金分红、劳务收入等多渠道增收;村集体经济每年分红从6.36万元到68万元,带动446户、1405名农民人均增收2300元以上。

玫瑰基地迎中外客人,“玫瑰+”助力建设研学之州

小小一朵玫瑰,在小金县“开出”5000余万元的大产业,带动全县13个乡镇、46个村脱贫致富。

一走进小金县冒水村的金山玫瑰产业基地,一股淡淡的玫瑰花香沁人心脾。这段时间正是玫瑰盛开时节,每天都有近200位村民到基地帮工,带着露水的玫瑰经人工清理放进生产线,干花、精油等产品从那头源源不断下线。

“从四姑娘山旅游过来,听说小金玫瑰也是特色,带点特色伴手礼给爱人。”成都游客甘金和4位朋友,在基地销售区为家人购买了约600元的玫瑰产品系列礼盒,包含玫瑰护手霜、玫瑰茶、玫瑰精油等。

被大家称为“玫瑰姐姐”的小金县达维镇冒水村党支部书记陈望慧介绍,目前,小金县栽培大马士革、金山玫瑰等10余种共计1.5万亩,已建成4200平方米的玫瑰加工生产车间,拥有14条玫瑰精油纯露生产线、4条玫瑰花茶加工线、2条玫瑰酱生产线,开发玫瑰茶、玫瑰纯露、玫瑰精油等系列产品30多个。

在小金县,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当地依托“一朵玫瑰”初步实现“产、学、研、游、乐、购”一体化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6月27日,金山玫瑰产业基地还将迎来2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和嘉宾,一年一度的玫瑰丰收采摘节将在这里开幕。

陈望慧说,这既是让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来体验玫瑰采摘,也是合作伙伴之间的深入交流,能让他们放心地溯源玫瑰品质。前不久,这里的森林探秘学校和玫瑰博览园还迎来了成都、小金本地的客人。

当地不断延长玫瑰产业链条——

挖掘玫瑰的观赏旅游价值。依托当地110亩玫瑰博览园和小金县新桥乡935亩“玫瑰谷”、夹金玫瑰藏寨560亩玫瑰花海体验区,当地打造出全国海拔最高、花期最长的高山玫瑰基地。

挖掘玫瑰的工业旅游价值。金山玫瑰产业研学基地建成高原玫瑰植物研究中心、玫瑰精深加工与制造产业园、特色购物中心、玫瑰餐厅等,2022年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3年成功挂牌四川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科研+加工+旅游”的碰撞,每年吸引上万人来基地感受高原赏玫瑰的独特魅力。

挖掘玫瑰的研学旅游价值。冒水村就在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脚,也在四姑娘山地质公园。当地高原玫瑰产业依托红色长征基因、大熊猫栖息地的绿色生态思维,建立 “夹金生态学习基地 ”。

基地对外融合学生学科知识与升学需求,研发开展针对北上广深从小学到高中,覆盖学校、亲子家庭的研学项目。对内,基地以夹金生态学习基地+合作社的模式,在冒水村形成研学服务工作组,在研学期间让当地村民提供民宿、餐饮、交通服务,并重点培养返乡青年成为基地的研学领队、讲师,探索实践“共护共富”绿色发展创新之路。

夹金生态学习基地校长沈书琴晒出一组数据,“截至2024年底,研学项目总计参与4000多人次,给冒水村村集体经济创收30余万元,2024年承接2000余人次,给村集体经济创收15万元。”

冒水村在研学游的探索上与阿坝州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据了解,阿坝州将加快非遗博物馆、青稞博物馆建设,盘活四姑娘山、汶川映秀等研学基地,开发古蜀文明探源、雄山秀水寻迹等研学旅游精品路线,全州13个县市各培育精品研学产品2个以上,加快建设“研学之州”。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