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蔡金曼
今年4月24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一首《玉盘·航天特别版》火爆全网,让人们看到了航天文化传播的新可能。当空灵的童声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响起,古老神话与现代航天激情碰撞,带大家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浪漫之旅。
《玉盘》最初的走红,源于大凉山妞妞合唱团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的精彩演绎。那纯净质朴的歌声,传递出彝族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晚过后,其热度持续攀升。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和四川日报·川观新闻,联合邀请《玉盘》词曲作者谭淇尹,为中国航天日量身定制了《玉盘·航天特别版》,通过艺术形式展现航天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结合,呼应“航天强国”主题,让《玉盘》实现了从民族风情到航天主题的硬核转身。
在《玉盘·航天特别版》中,歌词巧妙融入诸多航天元素。“那北斗为谁斟一觞?那天舟此去访谁乡?”将北斗导航卫星、天舟货运飞船等航天重器化作诗意意象,引发人们对宇宙探索的无限遐想。“请捎给嫦娥青云靴一双,有时归来,有时往。”充满着浓厚的人情味,让嫦娥奔月的故事不再只是悲壮。“冻土封着太古酿,那天宫是否有答案?”则把对宇宙奥秘的探寻与中国空间站“天宫”紧密相连 ,让古老的神话与现代航天事业产生奇妙的呼应。MV里,身着彝族服饰的大凉山孩子们与葫芦童声以及来自西昌的航天娃齐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稚嫩却坚定的童声,唱响对宇宙的向往。文化自信溢于言表。
这首歌的火爆,正是航天文化与音乐艺术跨界融合的成功范例。以往,航天科普常依赖传统的展览展示、科普讲座等形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渐弱。而《玉盘·航天特别版》另辟蹊径,借助音乐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高冷”的航天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动人旋律相结合,让航天文化走进大众内心。特别是《玉盘·航天特别版》在视觉叙事上结合中式浪漫和硬核科技,开篇以手绘水墨呈现星河传说,后续通过AIGC技术将皮影戏与长征火箭发射场景结合,展现从神话到科技的千年飞天梦。MV后段画面采用实景拍摄,孩子们唱响“造卫星遨游太空”的梦想,虚实结合展现“过去—现在—未来”的传承。孩子们纯净的歌声,消解了航天科技的距离感,使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对航天产生浓厚兴趣。
有网友表示歌声一响就令人热泪盈眶,“听得我泪汪汪,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没有停下探索寰宇的脚步”“每次听这首歌都觉得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好像唤醒了沉睡在血脉中的向往,有一种神话照进现实的浪漫情怀”“航天人听到‘凿星为桨’该多骄傲啊!这才是文化自信的正确打开方式”。
《玉盘·航天特别版》的成功,也为讲好航天故事、弘扬航天精神提供新的启示。一方面,要做到“第二个结合”,善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古老的飞天梦想、神话传说与现代航天成就相融合,赋予航天文化更深厚博大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另一方面,需创新传播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多元艺术等形式,让航天文化以更亲切、更有趣的姿态走近大众。
宇宙无垠,探索不止。希望未来有更多像《玉盘·航天特别版》这样的优秀作品,让航天文化在跨界融合中绽放光彩,激励更多人投身航天事业,向着星辰大海勇敢进发,续写中国航天的辉煌篇章。
作者单位:国家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