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近日,走进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只见绿树成荫、街道整洁,绿植景观错落芬芳,夜幕下的景观灯带如星河蜿蜒……今年以来,合作街道以“净、优、亮、美” 为突破口,通过环境整治、设施升级、文化赋能、长效管护四管齐下,推动5个社区“颜值”“气质”双提升,走出了一条具有城乡融合治理特色新路径。
以“净”为基,构建全域治理新格局
傍晚,合作街道餐厨垃圾专用收运车准时上门,自动提升装置将油污垃圾桶密闭转运,全程无滴漏、无异味。据了解,合作街道将垃圾分类纳入“净优亮美”体系,构建了“分类投放-智慧收运-闭环处置”全链条管理体系,资源化利用率达95%、无害化处置率达100%,有效破解了“地沟油”“垃圾猪”等隐患。
此外,为打造能“席地而坐”的城市客厅,合作街道针对卫生死角、管理盲区等问题,创新推行“四净三无两通一明”行动,建立“街长制 + 网格员 + 保洁员”三级联动机制。尤其在背街小巷,通过“机械清扫 + 人工保洁 + 定期消杀”模式,有效降低了道路浮沉残留量。
夏日里,清水河河道两岸绿意盎然、河水清澈。合作街道常态化开展河道清理,清除漂浮物与沿岸垃圾,确保水系畅通;严格排查不规范施工行为,杜绝污水直排、河道乱占等问题;通过常态巡河及时整治污水渗漏、垃圾堆积等问题,全力打造 “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宜居环境。
在餐饮油烟治理方面,合作街道实现了“智慧化监管”。在线监测平台实时监控排放数据,超标或设备异常立即报警,监管部门可迅速采取行动。据了解,合作街道上半年处置 5 起超标报警问题。此外,合作街道还加强日常的执法和宣传教育,通过定期巡查、突击整治,查处违规行为 8 起、处罚 1600 元,发放 1000 余份宣传手册,提升餐饮从业者环保意识。
以“优”提质,打造生态宜居新样板
聚焦基础设施短板,合作街道实施“微更新+智慧化”改造。辖区5个社区全覆盖设立“门前五包”城管工作站,建立8个“门前五包联户联勤”自治小组。在西源大道、迪康大道打造2970米“门前五包”示范街试点打造区域,通过安装智能摄像头,将门前五包纳入智慧蓉城运行中心工作体系,利用算法智能分析,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并推送管理后台,已推动商家自主整改4728处、督促整改2725处。
此外,针对居民反响强烈“停车难”,合作街道通过盘活闲置地块,新增新增停车位168个,特别在公共空间优化中,植入“15分钟便民生活圈”理念,充分利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托幼中心等便民设施,让品质生活触手可及。
以“亮”出彩,塑造特色风貌名片
“青年文化共创街区”是合作街道的一张特色名片。据了解,该街区由辖区企业青年、院落青年、高校青年共同打造,通过对老旧墙面实施焕新改造,已形成“36行潮青年”榜样墙、“一起来整活儿”共创墙绘、“顺江有趣处”文化打卡墙、三角梅花墙街等网红打卡点。
此外,合作街道还通过社区开展研学活动、志愿者活动、实践活动、文体活动等相关系列活动,使生态价值转化为文旅体验,让传统空间焕发生机。
以“美”点睛,绣花功夫雕琢街巷肌理
背街小巷与美丽街角整治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合作街道已完成2条背街小巷改造,辖区绿化提升率达2.4%,拆除违法建设33处,共计3208.56平方米,增设28座便民设施。通过“微更新”打造6个特色美丽街角,公众满意度达96.8%。背街小巷的蝶变与美丽街角的打造,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彰显了治理温度。
合作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居环境改善既要政府主导,更要群众做主,让‘净优亮美’成为全民行动。未来,街道将继续以精细化、人性化举措,推动城市环境从‘净优亮美’向‘宜居宜业’升级,让每一条街巷都成为城市的风景线,让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