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樊邦平
打开手机,登录“码上通”,轻扫门口的二维码,来自顺丰快递的收派员唐欣瑞便完成了入门登记。紧随其后,在物业管理人员的引导下,唐欣瑞骑着送货车径直驶入了位于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月牙湖社区的两江国际小区,开启了一天的快递到家配送工作。
月牙湖社区有商业和住宅小区47个,常住人口20712人,辖区有企业超5000家,各类从业人员超12万人,常年活跃在社区的骑手有300余人,是成都市外卖、快递等业务极为繁忙的区域之一。为了更好服务外卖骑手、快递小哥,营造友好温馨的工作生活氛围,今年以来,在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和社会工作部门支持下,月牙湖社区积极争取各方资源,一方面在小区门口开设外卖员停车专位,引导有序停车;另一方面推广线上进门登记平台,将过去的外卖员入门登记制度变为了扫码打卡制。同时利用公共区域的闲置空间,打造休息场所。此举有效破解了大家的“进门难”“车难停”等难题。
放眼四川,像月牙湖社区这样积极探索,破解快递员、外卖员工作生活难题的还有不少。
作为人口和经济大省,四川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超过130万人,其中外卖骑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今年1月,省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公安厅等部门,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印发了《推进“骑手友好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聚焦解决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进门难”“停车难”“充电难”“休息难”“保障难”“融入难”等急难愁盼问题,从政治引领、信息支持、设施配套、暖心服务、多元共治等五个方面发力,在全省确定71个社区开展“骑手友好型社区”建设试点,由此拉开了有效关爱新就业群体、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构建“双向奔赴”基层治理格局的序幕。
以政治引领促友好,泸州市推动全覆盖成立市县网约配送行业党委,联合市场监管、网信、税务等部门定期研究场景友好、设施友好、服务友好等建设任务。
以信息支持促友好,德阳市在社区全面推出“旌城小哥码”微信小程序,有效解决“进门难”问题。绵阳市发布暖“新”驿站数字地图,使用突破2.3万人次,一键即达模式赋能构建15分钟便利服务圈。
以设施配套促友好,宜宾市将建设新就业群体“暖心阵地”作为全市民生实事项目,打造“戎州微家”“侠客驿站”等“暖心阵地”516余个,为骑手全天候提供停靠休息、饮水热饭等基础服务和“10元平价套餐”等个性服务,让“奔跑的心”都能找到“幸福的家”。
以暖心服务促友好,遂宁市协调“骑手友好商户”26家,实行骑手就餐优惠等暖心政策,打造“暖新”食堂30个,推出10元营养餐等优惠服务。
以多元共治促友好,乐至县聘请12名骑手担任“流动网格员”,同时大力推广积分兑换制度,设置多元积分兑换选项,引导全县256名网约配送员参与社区服务、文明劝导等基层治理工作,实现从“管理变量”向“治理力量”转变。
“骑手友好型社区”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真正解决“最后100米”落地问题还需各方持续发力。省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项工作还在深入实施,下一步我省将持续推动“骑手友好型社区”建设扩面提质,深入探索数字化管理、社会协同共治等新路径,为新就业群体托起“稳稳的幸福”,让社会工作更加可感可及。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